[实用新型]垃圾热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0133.2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5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石文彬;王广军;李一飞;邱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奇思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F23G5/027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张捷美 |
地址: | 4146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热解装置,包括热解炉体和反应容器。热解炉体上设有进料口;反应容器设在热解炉体内,反应容器中设有导流隔断部件,导流隔断部件将反应容器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热解室,导流隔断部件用于将经进料口输入热解炉体的待处理垃圾导流至热解室内。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降低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安全性。导流隔断部件将待处理垃圾分别导入多个热解室进行热解,增加了垃圾吸收热量的机会;在导流隔断装置的作用下,可持续对垃圾进行自动分翻料与自上至下的分层分段热解,松散的垃圾在下沉时经过预热解层会吸收足够的热量,大大提升了热解的速度;由于垃圾可以经历较为充分的热解反应,不会有未反应完全的灰渣,节约了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垃圾热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不断增加,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产生的垃圾量也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垃圾包围农村的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
垃圾热解炉作为一种小型的垃圾处理设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等优点,是公认的农村垃圾处理理想设备。这是由于利用热解炉处理垃圾的过程主要是将废物堆到反应炉腔内,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废物的热分解,通常热解温度比焚烧温度低,有机废物经热解后可得到能分离、回收和再利用的气体或液体燃料;此外,由于热解温度相对较低,热解过程产生的氮氧化物较少,而且尾气排放最少。
当前,在实际热解过程中,垃圾进入反应炉腔后完全挤成一堆,外部的垃圾先于堆内的垃圾反应,位于中心的垃圾由于无法吸收足够的热量,热解速度较慢,一个批次垃圾所需的热解处理时间较长,增大了能源消耗;其次,热解后期得到的灰渣也无法进一步热解,反应很不充分,直接造成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利用人工间隔搅动反应炉腔内的垃圾以避免垃圾长期积压成堆,然而人工搅动操作麻烦,工作强度大,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也对工人的身体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垃圾热解炉的温度较高,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无法保证操作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垃圾热解效率低、热解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垃圾热解装置。
一种垃圾热解装置,包括:
热解炉体,所述热解炉体上设有进料口;
反应容器,设在所述热解炉体内,所述反应容器中设有导流隔断部件,所述导流隔断部件将所述反应容器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热解室,所述导流隔断部件用于将经所述进料口输入所述热解炉体的待处理垃圾导流至所述热解室内。
工作时,待处理垃圾通过进料口进入热解炉体后,导流隔断部件将待处理垃圾分别导流至其两侧的热解室,在这期间由于导流隔断部件的导流作用,待处理垃圾会在各个热解室中形成不规则架桥状的结构。具体地,在进料的同时点火热解,上端进料的垃圾先在导流隔断部件的作用下被分散,即垃圾处于分翻料层;松散的垃圾下沉时会吸收足够的热量,即进入预热解层;随着垃圾的继续下沉,垃圾会自动热解,即进入热解层;热解的垃圾最后完全成为灰烬,自动下沉至灰烬层。
上述垃圾热解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在上述过程中,一方面,导流隔断部件将待处理垃圾分别导入多个热解室进行热解,增加了同一批次垃圾吸收热量的机会;另一方面,由导流隔断部件对待处理垃圾进行承上启下的持续分割,在导流隔断装置的作用下,可持续对垃圾进行自动分、翻料与自上至下的分层分段热解,松散的垃圾在下沉时经过预热解层会吸收足够的热量,大大提升了热解的速度,缩短了一个批次垃圾的热解处理时间,降低了能源消耗。由于垃圾可以经历较为充分的热解反应,可以直接反应得到灰烬,不会有未反应完全的灰渣,垃圾可以被充分热解,节约了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奇思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奇思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01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