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罐和电瓶固定结构总成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3067.4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7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闫晓东;聂冬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3/04 | 分类号: | B60K13/04;B60R1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张海英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瓶 固定 结构 总成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公开了一种氨罐和电瓶固定结构总成及车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罐和电瓶固定结构总成,将氨罐与电瓶集成采用同一固定结构进行固定,简化结构,降低整体结构的重量,而且氨罐位于电瓶框的下方,提高了整车的集成度,使整车结构分布更加紧凑;氨罐与电瓶分别独立布设在整个固定结构上,氨罐可以快速的拆装,节约后期维护时间;第一弧形槽和第一卡箍配合、第二弧形槽和第二卡箍配合,提高了氨罐与外侧吊架、内侧吊架之间的贴合度,使氨罐的稳定性得以大幅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罐和电瓶固定结构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的国五及国六重型卡车尾气处理还原剂的来源主要是尿素水溶液,通过分解依附在固态载体的氨气,并将氨气喷射到尾气处理单元的技术因其成本低廉可靠性高的优点受到市场推广,被称为固态氨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设置采用托架固定装载氨气载体的罐体,但这种固定形式存在重量较大、结构复杂、氨罐换装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罐和电瓶固定结构总成及车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托架固定氨罐时存在的重量较大、结构复杂以及氨罐换装不便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氨罐和电瓶固定结构总成,包括:
电瓶框,用于固定电瓶;
内侧吊架和外侧吊架,所述内侧吊架和所述外侧吊架分别设于所述氨罐的轴向两端,所述内侧吊架连接于所述电瓶框一端的底部,所述外侧吊架连接于所述电瓶框另一端,所述内侧吊架的底壁设有与所述氨罐一端的外形匹配的第一弧形槽,所述外侧吊架的底壁设有与所述氨罐另一端的外形匹配的第二弧形槽;
第一卡箍,所述第一卡箍连接于所述内侧吊架以将所述氨罐一端的周向外壁抵接于所述第一弧形槽内壁;
第二卡箍,所述第二卡箍连接于所述外侧吊架以将所述氨罐另一端的周向外壁抵接于所述第二弧形槽内壁。
作为上述的氨罐和电瓶固定结构总成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瓶框包括U型框架,及位于所述U型框架一端开口的L型侧板,所述L型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与其连接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U型框架的两侧壁,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U型框架的下方且连接于所述U型框架的底壁。
作为上述的氨罐和电瓶固定结构总成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侧吊架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下方且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底壁。
作为上述的氨罐和电瓶固定结构总成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侧吊架的上端连接于所述U型框架一端的一侧壁,所述外侧吊架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电瓶框的下方以连接所述第二卡箍。
作为上述的氨罐和电瓶固定结构总成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箍包括:
两个第一箍带,两个所述第一箍带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槽周向两端的所述内侧吊架;
第一锁紧件,两个所述第一箍带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以将所述氨罐的一端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箍带和所述第一弧形槽内壁之间。
作为上述的氨罐和电瓶固定结构总成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依次穿过一所述第一箍带的一端、另一所述第一箍带的一端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母锁紧。
作为上述的氨罐和电瓶固定结构总成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一箍带均通过第一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内侧吊架。
作为上述的氨罐和电瓶固定结构总成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卡箍,所述第二卡箍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3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末冶金原料振动筛网
- 下一篇:一种显示器及其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