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泵站前池水质应急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3712.2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5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朱辉;曹惠忠;刘爱宝;凌洪吉;李俊;李同旭;王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127;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东勤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泵站 池水 应急 处理 系统 | ||
1.一种泵站前池水质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物化单元、生化单元和污泥处理单元,泵站前池水通过管道依次通过物化单元、生化单元和污泥处理单元进行水质应急处理;
所述物化单元包括一体化的高效沉淀本体(1),所述高效沉淀本体(1)由混凝池(11)、过渡池(12)、沉淀池(13)和蓄液池(14)组成,所述混凝池(11)和沉淀池(13)通过所述过渡池(12)相连通,所述蓄液池(14)设置在沉淀池(13)的一侧,蓄液池(14)通过管道连接在所述生化单元上;
所述混凝池(11)内设有混凝搅拌机构(15),所述混凝搅拌机构(15)的底部连接有用于泵站前池水通入的进水管(101)和用于添加絮凝剂的试剂管(102);
所述生化单元包括用于有机物和氨氮降解的MBR膜反应池(2),所述MBR膜反应池(2)内设有膜生物反应器(23),膜生物反应器(23)的出水端连接有吸引泵(24),膜生物反应器(23)的下方设有曝气管(21),曝气管(21)连接有鼓风机(22);
所述污泥处理单元包括污泥池(4)、污泥脱水机(3)和废水收集池(5),所述污泥脱水机(3)的进泥端通过管道连接在污泥池(4)上,所述污泥脱水机(3)的出水端连接在废水收集池(5)上;
所述废水收集池(5)采用自流方式还用来收集地面冲洗水,所述废水收集池(5)上连接有用于废水回流的污水泵(51),废水通过管道回流到高效沉淀本体(1)的混凝池(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前池水质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池(12)对应混凝池(11)的一侧底部设有连通口(121),过渡池(12)对应沉淀池(13)的一侧顶部设有溢流口(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前池水质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3)的底部设有用于排出污泥的刮泥机(17),沉淀池(13)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用于污泥排出的第一污泥排出泵(19),第一污泥排出泵(19)通过管道将污泥送入到所述污泥池(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前池水质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3)的上部设有用于二次沉淀的斜板模板(16),所述斜板模板(16)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污泥回流泵(18),污泥回流泵(18)通过管道将二次沉淀的污泥再次回流到沉淀池(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前池水质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反应池(2)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用于排出污泥的第二污泥排出泵(25),所述第二污泥排出泵(25)通过管道将污泥送入到所述污泥池(4)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站前池水质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搅拌机构(15)包括混凝电机(111)、转轴(112)、混凝筒(113),所述混凝筒(113)悬浮在混凝池(11)的内部,所述混凝电机(111)固定在混凝池(11)的顶部,混凝筒(113)的顶部通过转轴(112)固定连接在混凝电机(111)的输出端上,混凝筒(113)的底部为敞口结构,所述进水管(101)和试剂管(102)通过混凝筒(113)的敞口端延伸到混凝筒(113)的内部,所述混凝筒(113)的顶部设有水循环通口(116),所述水循环通口(116)朝向混凝筒(113)内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循环导流部,所述混凝筒(113)的外部设有第二循环导流部,第二循环导流部与第一循环导流部的导流方向相同,所述混凝筒(113)的内部设有搅拌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泵站前池水质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导流部包括多个螺旋桨叶(117),螺旋桨叶(117)沿混凝筒(113)的轴向方向均匀排布,并固定在混凝筒(113)的顶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泵站前池水质应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导流部为一个连续的螺旋叶片(115),所述螺旋叶片(115)盘旋固定在混凝筒(113)的外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37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稳定性高的玻璃运输架
- 下一篇:一种消除余热回收汽包液位波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