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3858.7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04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郑晋伟;陈春茹;陈骏萍;翟晓杰;王瑞春;吴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62 | 分类号: | A61M5/162;A61M25/1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姚娟英 |
地址: | 31501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管,包括输液软管、设置在输液软管上的滴壶和药液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输液软管上一体成型有膨起部而形成连通输液软管内腔的储液囊,且储液囊位于滴壶和所述药液过滤器之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液管增设了储液囊,在储液囊内可积存一定的药液,这使得输液软管内能储存更多的药液,这样当液位下降到储液囊上方换瓶时,可以有更多的药液被驱动,用于挤出其上方输液软管段和滴壶内的气体,方便换瓶时排气;同时将储液囊设置在滴壶下方,可防止当液位处在滴壶下方时下降过快,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发现输液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用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输液管。
背景技术
输液管是连接输液袋内药液和患者静脉血管的连接管,通常包括有静脉针、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和空气过滤器,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5994801U的专利文献中就公开了这样的结构。目前这样的输液管在输液时,当药瓶中的药液用完,药液下降到输液软管中的一定液位时就要及时提醒护士更换药瓶,或者取出静脉针,终止输液。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输液软管中的药液储存量较少,若当输液软管内的药液下降到滴壶下方时才发现,此时,液位下降速度会很快;同时输液管内已经进入一段气体,这时若需要更换药瓶,则须将输液软管内的这部分气体排出。对于少量的这部分气体,可以通过挤压输液软管,使输液软管内存留的药液进入滴壶内,接上新的药液就可以驱尽;而对于有较大量气体存留时,由于输液软管中较少的药液储存量无法将其驱赶到滴壶,则需要打开药液过滤器,用新的药液冲掉其下方的气体,再扣合药液过滤器。如此,不仅操作麻烦,而且会浪费部分药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便于在输液软管中储存更多药液而使得换瓶时易于排气的输液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输液管,包括输液软管、设置在输液软管上的滴壶和药液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软管上一体成型有膨起部而形成一连通所述输液软管的内腔的储液囊,并且所述储液囊位于所述滴壶和所述药液过滤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囊的容积大于等于所述滴壶的容积与所述储液囊至所述滴壶之间的输液软管的容积之和。该方案中储液囊的容积大于等于待排气体体积,进一步保证了排液操作,且使得排液操作更顺利。
较好的,所述储液囊的结构可以与所述滴壶的结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液管增设了储液囊,在该储液囊内可积存一定的药液,这使得输液软管内可以存储更多的药液,这样当液位下降到储液囊上方换瓶时,可以有更多的药液被驱动,用于挤出其上方输液软管段和滴壶内的气体,以方便换瓶时排气;同时将储液囊设置在滴壶下方,可以防止液位处在滴壶下方时下降过快,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发现液位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输液管包括有:
输液软管1,为药瓶内药液和静脉之间的输送通道;
滴壶2,连接在输液软管1上,用于断开药瓶内药液和滴壶下方输液软管内的药液,便于观察药液滴注速度,该滴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
药液过滤器3,用于过滤药液中的杂质,避免杂质进入人体血管内,该药液过滤器也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
储液囊4,一体成型在输液软管1上并连通输液软管的内腔,位于滴壶2和药液过滤器3之间,用于储存部分药液,从而方便更换药瓶时排气,并能减慢输液软管内液位的下降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38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