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人工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4052.X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12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钟克波;薛巍松;李阳;彭青;廖曙光;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M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 |
地址: | 51028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人工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物人工肝系统,至少包括以下依次连接的分管路:上游末端设定为血液输入端的血液输入分管路、至少包括第一血浆分离器的第一分浆分管路、至少包括上游设定为人造血接入端的供氧分管路、至少包括全肝灌注组件的生物净化分管路、下游末端设定为血液输出端的返浆分管路。本申请生物人工肝系统能够给予体外肝脏充分氧合以发挥体外肝脏的分解、解毒以及生物合成等的作用,为肝衰竭患者和桥接患者等待肝移植过程争取足够的时间,同时为患者提供了肝自我再生的机会,并且能够避免血液与体外肝脏直接接触导致的免疫反应,克服了生物相容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工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人工肝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肝支持系统作为肝衰竭等待肝源或肝自我再生期间的“桥接治疗”方法,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人工肝支持系统主要包括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和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三种,其中生物型人工肝以反应器的不同分为肝细胞型和全肝型两种。
传统的生物反应器常采用全血或红细胞灌注供氧甚至溶解氧供氧,然而,对全肝型人工肝系统而言,全血或红细胞灌注不仅存在生物相容性问题,而且溶解氧会导致供氧不充分。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生物相容性同时能够充分供氧的全肝型人工肝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生物相容性且充分供氧的生物人工肝系统。
为实现该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人工肝系统,至少包括以下依次连接的分管路:上游末端设定为血液输入端的血液输入分管路、至少包括第一血浆分离器的第一分浆分管路、至少包括上游设定为人造血接入端的供氧分管路、至少包括全肝灌注组件的生物净化分管路、下游末端设定为血液输出端的返浆分管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浆分管路包括:设有血液入口、血浆出口、血细胞出口的第一血浆分离器以及通过导管与所述血浆出口连接的分浆泵,以及从所述分浆泵延伸至下游的分浆支路。
优选地,所述供氧分管路依次包括人造血储存器、人造血接入端,以及与所述人造血接入端下游连接的氧合器。
优选地,生物人工肝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浆管路,所述第二分浆管路至少包括设有第二血浆入口、第二血浆出口、细胞出口的第二血浆分离器,所述第二血浆入口连接所述全肝灌注组件,所述第二血浆出口连接所述供氧分管路。
优选地,所述细胞出口连接于所述氧合器之前。
优选地,所述生物净化分管路包括设有全肝,以及其中一端与所述全肝连接的肝动脉接管、门静脉接管、下腔静脉接管和胆总管接管的全肝灌注组件,所述肝动脉接管和所述门静脉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氧分管路连接,所述下腔静脉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血浆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全肝来源于动物肝脏。
优选地,所述全肝灌注组件还包括灌注舱体、用以承托所述全肝的承托平台,以及设于所述灌注舱体顶部的舱盖。
优选地,生物人工肝系统还包括连接所述胆总管接管的胆汁回收装置。
优选地,所述返浆分管路至少包括:连接所述血细胞出口并设有全血出口的血细胞混合器、连接所述全血出口的气泡监测器,所述气泡监测器还连接所述血液输出端,所述返浆分管路的上游末端连接所述第二血浆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备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40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