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层式空气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4822.0 | 申请日: | 2019-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2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陆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五点五孵化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F24F13/30;F28D7/02;F28F1/10;F28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刘艳玲 |
地址: | 43005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陶***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空气 热交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层式空气热交换装置。所述一种分层式空气热交换装置,包括:导流罩一、导流罩二、导流罩三、导流罩四、导流罩五、导流罩六、导流罩七、螺旋管。所述导流罩三的右端面与导流罩六的左端面相连接,所述导流罩四的右端面与导流罩七的左端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便于使用与维护,使用螺旋管路且采用逆流的方式使经过热交换的进风之间混合,使经过热交换后的进风在导出时温度保持恒定,同时延长了热交换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层式空气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热交换就是由于温差而引起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热交换一般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完成。
利用室内排风中的能量来预冷(热)引入的室外新风,能够达到降低新风系统能耗的目的。将热交换器应用于中央空调系统中,不但可以提高室内空气品质,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新风负荷,减少冷热源设备的装机容量,提高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节省系统运行费用等。
因此,如何使经过热交换后的进风在导出时温度保持恒定以及如何延长热交换时间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层式空气热交换装置来延长热交换时间,同时使经过热交换后的进风在导出时温度保持恒定。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层式空气热交换装置,包括:导流罩一、导流罩二、导流罩三、导流罩四、导流罩五、导流罩六、导流罩七、螺旋管;
所述导流罩一为管状体结构,其左端面为圆形,右端面为矩形;
所述导流罩二为管状体结构,其右端面为圆形,左端面为矩形;
所述导流罩三为管状体结构,其左端面为圆形,右端面为矩形;
所述导流罩四为管状体结构,其左端面为圆形,右端面为矩形;
所述导流罩五为矩形体结构,其在左右方向设有一个矩形体的通孔;
所述导流罩一的右端面与导流罩五的左端面相连接;
所述导流罩二的左端面与导流罩五的右端面相连接;
所述导流罩六为矩形体结构,其在左端面设有一个矩形体的凹槽;
所述导流罩三的右端面与导流罩六的左端面相连接;
所述导流罩四的右端面与导流罩七的左端面相连接;
所述螺旋管为螺旋形管状体结构,其数量为多个,且均设置在导流罩的内部;
所述螺旋管的前端口穿过导流罩七的后端面并与导流罩七的内部相通连;
所述螺旋管的前端口朝向右方;
所述螺旋管的后端口穿过导流罩六的前端面并与导流罩七的内部相通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管的内壁面及外壁面均设置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管的外壁面设置凸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五、导流罩七的内壁面均设置凸起或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便于使用与维护。
2.使用螺旋管路且采用逆流的方式使经过热交换的进风之间混合,使经过热交换后的进风在导出时温度保持恒定,同时延长了热交换时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五点五孵化器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五点五孵化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48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面彩钢玻纤内衬风管
- 下一篇:一种可以多面扫码的皮带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