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极耳和电池电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40732.2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4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虞金华;鲁星辰;王保全;黄秋桦;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2/20;H01M2/10 |
代理公司: | 11463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唐维虎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层 极耳 负极连接片 正极连接片 电池电芯 复合 电芯 电池技术领域 操作流程 正负极 同侧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复合极耳和电池电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本公开提供的复合极耳和电池电芯包括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设置于负极连接片上,正极连接片设置于第一绝缘层远离负极连接片的一侧,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正极连接片远离第一绝缘层的一侧,如此设置,使得本公开提供的复合极耳能设置于电芯的一侧,实现极耳与电芯正负极的同侧连接,简化操作流程。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极耳和电池电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利用圆柱电芯作为动力电池时,圆柱电芯的正负极大多设置在电芯的两端,电芯与极耳连接时,极耳一般分别与电芯的两端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操作流程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研究,本公开提供一种复合极耳和电池电芯。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复合极耳,包括正极连接片、负极连接片、第一绝缘层以及第二绝缘层;
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负极连接片上,所述正极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负极连接片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正极连接片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极连接片设置有第一电芯连接部和第一汇流板连接部;
所述第一电芯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池电芯的负极,所述第一汇流板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池汇流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负极连接片上时,使所述负极连接片的第一电芯连接部与所述开口对应的部分裸露,通过裸露的部分与电池电芯的负极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连接片设置有第二电芯连接部和第二汇流板连接部;
所述第二电芯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池电芯的正极,所述第二汇流板连接部用于连接电池汇流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汇流板连接部匹配,以使所述第二汇流板连接部能容置于所述凹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有第三镂空区域,所述第三镂空区域用于在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正极连接片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时,使所述正极连接片的第二电芯连接部与所述第三镂空区域对应的部分裸露,通过裸露的部分与电池电芯的正极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芯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镂空区域,所述第一镂空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电芯连接部的面积,使得所述第二电芯连接部能容置于所述第一镂空区域,且所述第一电芯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芯连接部无接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有第二镂空区域,所述第二镂空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电芯连接部的面积,且所述第二镂空区域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镂空区域的面积,使得所述第一绝缘层能覆盖所述第一电芯连接部;
所述正极连接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负极连接片的一侧时,所述正极连接片的第二电芯连接部能容置于所述第二镂空区域,且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一电芯连接部无接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极连接片、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正极连接片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层通过粘结或注塑进行复合。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电芯,包括电芯外壳、电芯本体以及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极耳;
所述电芯本体的负极与所述电芯外壳连接,所述复合极耳的负极连接片与所述电芯外壳连接;
所述电芯本体的正极与所述复合极耳的正极连接片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40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电池极卷制作中的极耳抚平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充锂电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