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管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43272.9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33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杰雄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2 | 代理人: | 李帅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气管导管,包括:外管,其具有连接呼吸机的进气端以及用于排气的出气端;出气端包括位于所述外管上的分气排口;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充气后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凸出于外管的外壁,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均能与气管壁抵接以实现封堵;在外管上,分气排口位于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之间;内管,内管具有连接外部设备的近端以及能插入到外管的内侧或穿出至外管的外侧的远端;第三套囊,设于所述内管上,充气后第三套囊凸出于内管的外壁,第三套囊能与外管的内壁或分气排口配合以实现封堵;第三套囊包括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充气后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之间形成收窄的腰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气管导管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方便的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气管导管使用不够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本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其被配置为导气构件,用于连接呼吸机以实现对单肺或双肺通气,所述外管具有连接呼吸机的进气端以及用于排气的出气端;所述出气端包括位于所述外管上的分气排口;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其被配置为第一封堵部件,充气后所述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凸出于所述外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均能与气管壁抵接以实现封堵;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分气排口位于所述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之间;内管,其被配置为抽吸部件,所述内管具有连接外部设备的近端以及能插入到所述外管的内侧或穿出至所述外管的外侧的远端;第三套囊,其被配置为第二封堵部件,设于所述内管上,充气后所述第三套囊凸出于所述内管的外壁,所述第三套囊能与所述外管的内壁或所述分气排口配合以实现封堵;所述第三套囊包括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充气后所述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之间形成收窄的腰部。
较优的,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为柔性管。
较优的,第一充气部及第二充气部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一充气部所具有的充气腔体与所述第二充气部所具有的充气腔体不导通。
较优的,在非受力状态下所述外管及所述内管的周向截面呈圆环形。
较优的,所述分气排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出气端一侧的所述外管上,所述分气排口的口径略大于所述内管的外径。
较优的,在充气状态下,所述第一套囊及第二套囊呈环状。
较优的,所述第一套囊、第二套囊及第三套囊分别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用于连接充气阀。
较优的,所述内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管的内径,所述外管上设有供所述内管插入的连接口,当所述内管插入至所述外管中时,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形成通气的间隙。
较优的,所述第一套囊与第二套囊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三套囊固定设置在所述内管的外壁上。
较优的,所述出气端及分气排口分别形成连接左/右主支气管的排气端口。
较优的,所述外管上位于所述第一套囊与所述第二套囊之间的部位设置有影像镜头及传感器组件及照明光源,所述影像镜头及传感器组件具有连接外部可视设备的连接端。
较优的,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连接清洗管的连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杰雄,未经李杰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432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
- 下一篇:一种氢能汽车用氢瓶横梁后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