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与引流管连接使用的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2889.7 | 申请日: | 201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3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宋丹萍;刘玮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2 | 代理人: | 董武洲 |
地址: | 100730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连接 使用 输液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与引流管连接使用的输液器,包括墨菲氏滴壶,墨菲氏滴壶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透明滴管和第二透明滴管,第一透明滴管的端头连接有针头,第二透明滴管的端头设置有引流管连接端头,引流管连接端头为锥形管,锥形管较大直径的一端与第二透明滴管相连。该输液器设置有引流管连接端,可直接与引流管连接,避免了裁剪引流袋造成的污染风险增高及资源浪费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输液器。
背景技术
在某些疾病的术后护理中,需要通过引流管向体内注入药水或进行清洗,通常采用将输液器与引流管相连,目前并没有专用的接头用于输液器与引流管的连接,常采用引流袋剪裁的接头进行,这种方法一是会造成感染风险大增,另外会因裁剪引流袋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引流管连接使用的输液器,该输液器设置有引流管连接端,可直接与引流管连接,避免了裁剪引流袋造成的污染风险增高及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与引流管连接使用的输液器,包括墨菲氏滴壶,其特征在于,墨菲氏滴壶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透明滴管和第二透明滴管,第一透明滴管的端头连接有针头,第二透明滴管的端头设置有引流管连接端头,引流管连接端头为锥形管,锥形管较大直径的一端与第二透明滴管相连。
所述针头外罩有针头保护帽,针头保护帽用于保护针头。
引流管连接端头外罩有连接头保护帽,连接头保护帽用于保护引流管连接端头。
第二透明滴管的中部设置有调节器。
所述墨菲氏滴壶上还设置有加药孔。
所述锥形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多道环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技术效果:
(1)遵循临床工作节力原则,省时省力,避免了剪裁引流袋,再次连接;
(2)遵循无菌原则,降低感染的风险。静脉输液指南中指出,输液中连接接头越多感染风险越高,同理,一体化装置减少了接头的操作,降低了感染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3)一体化装置较现有方法减少了资源浪费。本产品较较现有剪裁引流袋的方法减少了资源浪费,且剪裁引流袋须使用无菌剪刀,本产品减少了无菌剪刀消毒灭菌成本;
(4)适用范围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因引流的冲洗,如腹腔冲洗、盆腔充洗、经胃管或空肠营养管给药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引流管连接端头的结构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可与引流管连接使用的输液器,包括墨菲氏滴壶1,墨菲氏滴壶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透明滴管3和第二透明滴管5,第一透明滴管3的端头连接有针头4,针头4外罩有针头保护帽5,针头保护帽5用于保护针头4,针头4连接冲洗液或药物。第二透明滴管6的端头设置有引流管连接端头8,引流管连接端头8为锥形管,锥形管较大直径的一端与第二透明滴管6相连。如图2所示,锥形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多道环形凸起10,引流管连接端头8与引流管连接时,引流管连接端头8插入到引流管中,环形凸起10能够增加摩擦力,提高引流管连接端头8与引流管的连接强度。
引流管连接端头8外罩有连接头保护帽9,引流管连接端头8用于连接引流管,连接头保护帽9用于保护引流管连接端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28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套筒
- 下一篇:一种除尘效率高的离线分室脉冲除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