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行洪河道的复合景观生态护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4692.7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87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胡添翼;郭高贵;沈印;潘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E02B3/14;A01G9/02;A01G9/03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河道 复合 景观 生态 护岸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行洪河道的复合景观生态护岸结构,设置于河道岸边,其特征在于护岸结构包括阶梯式重力生态框挡墙,所述阶梯式重力生态框挡墙设置在钢筋砼底板上,所述钢筋砼底板临河侧设置向上凸起的底板上齿坎和向下凸起的底板下齿坎,防止底板及底板上部阶梯式重力生态框水平滑动,所述阶梯式重力生态框的前方设置浅水植物平台。本实用新型将传统不透水的钢筋砼挡墙转变成透水的的生态护岸结构,具有良好的景观和生态效果;同时具备了相当的安全性,能够满足河道行洪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护岸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行洪河道的复合景观生态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满足行洪需求的驳岸只注重功能性和安全性,一般采用钢筋砼硬质结构;传统阶梯式重力生态框挡墙砌体一般有较大孔洞,从而保证驳岸透水性。这些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驳岸整体为钢筋砼硬质结构,结构本身不透水,墙体不能种植植物,驳岸生态效果较差;
2、由于防洪护岸顶部高于水面较多,陆上与水面间缺少天然河道自然衔接,缺乏天然河道生态属性,景观性差。
3、传统阶梯式生态框驳岸砌块孔洞较大,若墙前水位经常变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一定时间以后会影响结构整体安全性。
4、传统河道驳岸一般仅仅采用钢筋砼硬质结构或者生态砌块结构,结构和景观效果比较单调重复,不够自然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行洪河道的复合景观生态护岸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行洪河道的复合景观生态护岸结构,设置于河道岸边,其特征在于护岸结构包括阶梯式重力生态框,所述阶梯式重力生态框设置在钢筋砼底板上,所述钢筋砼底板临河侧设置向上凸起的底板上齿坎和向下凸起的底板下齿坎,防止底板及底板上部阶梯式重力生态框水平滑动,所述阶梯式重力生态框的后方设有回填碎石及双层反滤土工布,防止墙后水土流失,所述阶梯式重力生态框的前方设置浅水植物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阶梯式重力生态框由若干个生态框错位叠放形成,所述生态框表面设有孔洞,利于护岸前后侧水体的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阶梯式重力生态框为直立式生态挡墙结构,其底部高程低于河道设计常水位,满足浅水植物平台植物生长需求;生态框内填筑狗头石,防止水土流失。
进一步地,阶梯式重力生态框上部设有三维水土保护毯护坡,护坡底部固定在阶梯式重力生态框内的生态袋上,护坡上种植景观草。
进一步地,所述三维水土保护毯护坡后方还设有防汛通道,所述防汛通道由土石分层填筑而成,上部可铺设路面结构便于交通。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适用于行洪及通航河道的护岸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驳岸主体采用了阶梯式重力生态框结构,生态框表面设有孔洞,利于护岸前后侧水体的交换,利于框内植物的生长,生态性佳。
2、生态驳岸设有两道反滤措施:1)生态框内填筑狗头石,亲水透水同时防止水土流失;2)生态框后侧设有回填碎石、回填细沙以及双层反滤土工布,防止墙后水土流失。两道反滤措施充分保证了驳岸的水土稳定和安全。
3、挡墙底板临河侧设有底板上齿坎和底板下齿坎,防止底板和生态框水平滑移,充分保证驳岸的安全性。
4、驳岸结合了浅水植物平台、阶梯式重力生态框、三维水土保护毯三种生态驳岸要素,高低结合,远近结合,富有层次;浅水植物平台和三维水土保护毯所种植物长成后连成一片,错落有致,景观效果出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46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