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ET泡沫板材生产用温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9996.2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5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苑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赛(江苏)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60 | 分类号: | B29C44/60;B29C44/34 |
代理公司: | 南京新慧恒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4 | 代理人: | 谢隽雯 |
地址: | 222069 江苏省连云港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et 泡沫 板材 生产 温度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ET泡沫板材生产用温度控制装置,包括被加热设备、油温机、过滤器、清洗罐、废液罐和PLC控制器,油温机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储油箱、第二储油箱、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油温机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油口和进油口,第一储油箱的出口通过管路Ⅰ连接出油口,第二储油箱的进口通过管路Ⅱ连接进油口,其出口通过管路Ⅲ连接第一储油箱的进口,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分别设置于管路Ⅰ和管路Ⅲ上,出油口通过管路Ⅳ连接被加热设备的热油进口。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被加热设备的精准控温,且保证送出导热油温度的均匀度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泡沫板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ET泡沫板材生产用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PET泡沫板材生产过程中,对模板处的温度控制要求较高,目前大多使用油温机对其进行加热,油温机自身设有一个储油箱,工作时导热油由储油箱进入系统,经循环泵打入到模具或其它需要控温的设备,导热油从被控温设备出来后,再返回到系统,周而复始,当前的油温机只能通过设定的温度来控制导热油的加热,无法精准测量和控制刚进入加热部位时的油温,因此无法实现加热部位的精准加热,同时油温机中导热油的流量的不可调节,鉴于此,有必要研究一种PET泡沫板材生产用温度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对被加热设备的精准控温,且保证送出导热油温度的均匀度和准确性的PET泡沫板材生产用温度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PET泡沫板材生产用温度控制装置,包括被加热设备、油温机、过滤器、清洗罐、废液罐和PLC控制器,油温机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储油箱、第二储油箱、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油温机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油口和进油口,第一储油箱的出口通过管路Ⅰ连接出油口,第二储油箱的进口通过管路Ⅱ连接进油口,其出口通过管路Ⅲ连接第一储油箱的进口,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分别设置于管路Ⅰ和管路Ⅲ上,出油口通过管路Ⅳ连接被加热设备的热油进口,被加热设备的热油出口通过管路Ⅴ连接过滤器侧壁的上部,过滤器另一侧壁的下部通过管路Ⅵ连接进油口,管路Ⅳ和管路Ⅴ靠近被加热设备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进油温度传感器和出油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前述管路Ⅳ和管路Ⅵ靠近油温机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用以控制热油的进出。
再优选地,前述清洗罐通过管路Ⅶ连通管路Ⅳ,管路Ⅶ和管路Ⅳ的连接处位于进油温度传感器和第一电磁阀之间,且靠近第一电磁阀,管路Ⅶ上设置有第三泵体和第三电磁阀,清洗罐中的清洗液可经第三泵体进入管路Ⅳ、管路Ⅴ以及位于被加热设备内的加热管路中,便于清洗剩余的油,可避免导热油在管道里存留长时间后会积存残碳,从而可有利于加热工作的进行和对加热温度的准确控制。
更优选地,前述废液罐通过管路Ⅷ连通管路Ⅵ,管路Ⅷ和管路Ⅵ的连接处位于过滤器和第二电磁阀之间,且靠近第二电磁阀,管路Ⅷ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清洗出的废液可流至废液罐中,便于集中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进一步优选地,前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通过PLC控制器即可控制各电磁阀的开关。
具体地,前述第一储油箱和第二储油箱的底部均设置有加热仓,加热仓内设置有与PLC控制器电连接的电加热棒,第一储油箱和第二储油箱的内部还设置有与PLC控制器电连接的液位传感器和加热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前述进油温度传感器和出油温度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可准确检测进入被加热设备和流出被加热设备的导热油的温度。
再优选地,前述第二储油箱连接有补充油管路,以向油温机补充导热油。
更优选地,前述PLC控制器电连接用以显示温度和液位的显示器,便于工作人员观察设备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赛(江苏)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维赛(江苏)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99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