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熄焦工艺放散气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64246.4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9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加民;朱灿朋;胡美权;刘莹;李义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00;B01D5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熄焦 工艺 放散 脱硫 装置 | ||
一种干熄焦工艺放散气脱硫装置,属于冶金焦化行业脱硫技术领域。包括引气管(1)、除尘器(2)、引风机(3)、压力调节阀(4)、引气管(1)连接副省煤器放散管(5)与除尘器(2);除尘器(2)与引风机(3)之间用管道连接;压力调节阀(4)安装在引风机(3)后的管道上;引气管(1)由副省煤器放散管(5)接出,依次经过除尘器(2)、引风机(3)、压力调节阀(4),接在脱硫脱硝系统风机(7)后的管道上,进入脱硫塔脱硫脱硝系统脱硫塔(8)。优点在于,依托脱硫脱硝系统,将干熄焦放散气中二氧化硫含量高的那部分气体单独引出进行脱硫,工艺流程短、投资省、控制点少、操作简单、适合所有规模的干熄焦装置的放散气脱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焦化行业脱硫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干熄焦工艺放散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干熄焦工艺作为一种先进的节能环保工艺,与传统湿熄焦相比,具有改善焦炭质量、回收红焦余热发电、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物对大气的危害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运用,尤其在我国已经很普及了。但干熄焦工艺也有放散气直接排入大气中,而且放散气中含硫量比较高,大约在500~2200mg/m3,甚至更高;随着环保要求及行业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干熄焦工艺的放散气已经超过了《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的要求,必须经过治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现有的处理方法是将干熄焦环境除尘后的排空气引至新建的脱硫系统进行脱硫,这种处理方法是将所有干熄焦放散气都进行脱硫,缺点是需要新建脱硫及配套装置,引风机负荷大、投资高、工艺较复杂、受干熄焦放散气波动影响大、控制点多、操作难度大、需要更换催化剂、不太适合规模较大的干熄焦装置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熄焦工艺放散气脱硫装置,依托焦化的脱硫脱硝装置,解决了干熄焦环境除尘后脱硫工艺需要新建脱硫装置的问题,满足环保要求及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包括引气管1,除尘器2,引风机3,压力调节阀4。引气管1连接副省煤器放散管5与除尘器2;除尘器2与引风机3之间也用管道连接;压力调节阀4安装在引风机3后的管道上。
引气管1由副省煤器放散管5接出,依次经过除尘器2、引风机3、压力调节阀4,接在脱硫脱硝系统风机7后的管道上,进入脱硫塔脱硫脱硝系统脱硫塔8。将二氧化硫含量超标的副省煤器放散气由引风机3送至脱硫脱硝系统,通过压力调节阀4稳定压力,避免对脱硫脱硝系统产生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依托脱硫脱硝系统,将干熄焦放散气中二氧化硫含量高的那部分气体单独引出进行脱硫,工艺流程短、投资省、控制点少、操作简单、适合所有规模的干熄焦装置的放散气脱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流程示意图。其中,引气管1,除尘器2,引风机3,压力调节阀4,副省煤器放散管5,副省煤器6,脱硫脱硝系统风机7;脱硫脱硝系统脱硫塔8。
虚线方框内为脱硫脱硝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引气管1,除尘器2,引风机3,压力调节阀4。引气管1连接副省煤器放散管5与除尘器2;除尘器2与引风机3之间也用管道连接;压力调节阀4安装在引风机3后的管道上。
如图1所示的实例中,引气管1由干熄焦副省煤器放散管5引出,引至除尘器2先进行除尘,除尘后再由引风机3送至脱硫塔8,具体接点位置在脱硫脱硝系统的风机7至脱硫塔8的管道上;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压力调节阀4调节引气压力,避免引气波动造成干熄焦系统和脱硫脱硝系统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实例进行了描述,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均为现有技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来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4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方舱减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路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