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内窥镜系统的旋控阻尼件及控制手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64769.9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4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奇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奇为 |
主分类号: | A61B1/005 | 分类号: | A61B1/005;A61B1/05;A61B1/07;A61B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内窥镜 系统 阻尼 控制 手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内窥镜系统的旋控阻尼件,包括阻尼件主体,阻尼件主体内固定嵌设有紧固件;紧固件的锥形孔小于阻尼件主体的内孔;阻尼件主体的内孔下部形成有鲁尔接口配合槽;所述旋控阻尼件通过鲁尔接口配合槽与内镜插入接头的鲁尔接口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超细电子镜体与可控弯曲角度鞘管之间的相对固定。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旋控阻尼件的控制手柄。
本申请是申请日2019年2月27日,申请号2019202438042,实用新型名称为“具有导引作用的超细电子内窥镜系统”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伤外科医学用于人体内部检查诊断与治疗的内窥镜,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内窥镜系统的旋控阻尼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旋控阻尼件的控制手柄。
背景技术
肺癌已成为中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也是全球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之一。据统计,中国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0%以上,2015年中国男性肺癌发病率50.93/10万,死亡率43.24/10万;女性肺癌发病率22.4/10万,死亡率17.78/10万。
对于肺癌的诊断,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先通过X光片、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然后取组织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对于在肺段支气管以上的中央型病灶,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取到组织作病理学检查。但是,受现有支气管镜口径的局限,支气管镜对于周围性肺部病变的诊断难度高。对于靠近肺边缘的周围型病灶,可以用经皮肺穿刺的方法取得组织作病理学检查,但是有引发气胸、出血的可能,而且只适用于靠近肺边缘2cm以内的病灶。而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病灶往往是检查的盲区,CT看得见,活检够不着。
现有的支气管镜中,最细的支气管镜的外径可达2.6mm,但其工作通道仅有1mm左右,虽可以到达肺支气管第10级,但其可以取得的活检组织非常小,也难以通过譬如OCT探针做更深部的组织检查,因此其无法用于肺部边缘气管病灶的病理学检查,无法用于周围性肺部病变的诊断。
目前对于肺部边缘气管的探查,还可以采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系统,但该系统的使用必须借助于支气管镜,受支气管镜的外径限制,不能直接观察到肺部边缘区域的支气管,同时其造价昂贵也不利于普及使用。
近年来,不仅肺癌的发病率持续增高,肺部小结节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即使综合运用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等有创检查,肺部小结节的定性诊断依然面临巨大的困难,这就需要新型的肺部检查设备来解决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内窥镜系统的旋控阻尼件,它可以实现超细电子镜体与可控弯曲角度鞘管之间的相对固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电子内窥镜系统的旋控阻尼件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阻尼件主体400-1,阻尼件主体400-1内固定嵌设有紧固件400-2;紧固件400-2的锥形孔小于阻尼件主体400-1的内孔;阻尼件主体400-1的内孔下部形成有鲁尔接口配合槽;所述旋控阻尼件通过鲁尔接口配合槽与内镜插入接头300-6的鲁尔接口配合连接。
当所述旋控阻尼件400处于旋松状态,紧固件400-2的锥形孔大于超细电子镜体100的外径;当所述旋控阻尼件400处于旋紧状态,紧固件400-2被压缩变形,紧固件400-2的锥形孔变小,能够产生对超细电子镜体100的抱紧力。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400-2的材料为硅橡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旋控阻尼件的控制手柄,其技术解决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奇为,未经刘奇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47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一体式猫爬架
- 下一篇:一种温度可调的水烟烟锅碳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