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显微成像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67754.8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5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溢博伦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1/02 | 分类号: | G02B21/02;G02B21/00;G02B1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陈家辉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显微 成像 镜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型显微成像镜头,包括物镜和聚焦透镜,所述物镜包括若干物镜镜片,所述聚焦透镜包括若干聚焦透镜镜片,所述物镜与所述聚焦透镜分离,所述物镜和所述聚焦透镜之间设置有二向色镜扫描器,所述二向色镜扫描器位于根据激发光波长计算的物镜的后焦平面。本实用新型采用物镜和聚焦透镜分离,中间插入二向色镜扫描器的设计,使微型显微成像镜头的体积大大缩小,能够同时满足刚性部分小于3毫米,又能满足透镜直径小于2毫米,数值孔径大于0.7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微型显微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微型显微物镜在内窥镜以及其他微型显微成像设备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荧光显微成像来说,采用中低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NA<0.6)微型显微物镜的单光子激发荧光成像已被用于消化道自发荧光成像(AutoFluorescence Imaging,AFI)和激光共聚焦(Confocal)内窥成像中。对于此类微型显微物镜,通常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技术方案:1、基于梯度折射率透镜的方案,该方案适合直径极小(透镜直径低至0.3毫米),但对刚性部分长度要求不大的应用;2、基于多片球面透镜的方案,该方案适合直径较大(透镜直径2毫米以上),材料可采用玻璃或聚合物,成本低;3、包含多片非球面透镜的方案,该方案适合直径较大(透镜直径2.2-2.3毫米以上,国内通用加工标准),但是对于刚性部分长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对于单光子激发荧光成像来说,由于染料种类丰富,激发波长很多,因此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消色差很重要。
近年来,以双光子激发荧光成像为代表的非线性光学成像已逐渐进入内窥成像领域。双光子激发荧光(Two-photon excitation fluorescence,TPEF)、双光子激发自发荧光(Two-photon excitation autofluorescence,TPEAF)和二次谐波产生(Second HarmonicGeneration,SHG)等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需要物镜的数值孔径>0.7-0.8;三光子激发荧光(Three-photon excitation fluorescence,TriPEF)、三次谐波产生(Three HarmonicGeneration,THG)和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CARS)等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需要物镜的数值孔径>1.0。如此高要求的数值孔径对于微型显微物镜的设计和加工提出了很大的技术挑战。目前世界上针对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微型显微物镜有以下几种实现方案:1、梯度折射率透镜加高折射率半球透镜的方案,以德国GRINTECH公司为代表,高折射率半球透镜用于提高数值孔径至0.8,直径小;2、基于多片球面透镜的方案,适合直径较大(透镜直径2毫米以上),材料可采用玻璃或聚合物,成本低,但是数值孔径不大于0.8。对于非线性光学成像来说,由于应用较单一,染料种类固定,激发波长也固定,因此消色差不太重要。对于非切片生物样品成像来说,物镜的工作距离很重要,而场曲不太重要。
目前世界上现无任何微型显微物镜产品或研究成果可以同时满足刚性部分小于3毫米,又能满足透镜直径小于2毫米,数值孔径大于0.7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用于非线性光学成像的微型显微物镜无法同时满足刚性部分小于3毫米,又能满足透镜直径小于2毫米,数值孔径大于0.7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微型显微成像镜头,能够同时满足刚性部分小于3毫米,又能满足透镜直径小于2毫米,数值孔径大于0.7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型显微成像镜头,包括物镜和聚焦透镜,所述物镜包括若干物镜镜片,所述聚焦透镜包括若干聚焦透镜镜片,所述物镜与所述聚焦透镜分离,所述物镜和所述聚焦透镜之间设置有二向色镜扫描器,所述二向色镜扫描器位于根据激发光波长计算的物镜的后焦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溢博伦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溢博伦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77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充电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可翻转的半包式手机保护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