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调节泵管长度的插接式蠕动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70735.0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9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巩创军;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川尔流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3/12 | 分类号: | F04B43/12;F04B53/00;F04B53/16;F04B5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调节 泵管 长度 插接 蠕动 | ||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泵管长度的插接式蠕动泵,能快速插拔以及能牢固固定泵管,达到方便调节泵管长度的目的;蠕动泵管端部设置卡接头,包括子接头和母接头,子接头和母接头均包括第一插接口、旋拧部和第二插接口,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分别设置在旋拧部的两端,第一插接口用于与蠕动泵管及泵管连接,第一插接口的小头与蠕动泵管及泵管连接,第一插接口的梯形插接头与旋拧部之间为环形凹槽段,用于与固定蠕动泵管及泵管固定,子接头的第二插接口端部为扩口,且扩口端部设置有螺旋状外螺纹结构,母接头的母接头的旋拧部内部为螺旋状内螺纹结构,能与子接头的螺旋状外螺纹结构匹配的连接在一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调节泵管长度的插接式蠕动泵,属于蠕动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蠕动泵的泵管在工作时,会随着电机往复震荡,时间一长,泵管端部极易出现磨损,甚至滑脱损坏,造成停机,而且泵管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同步盘组件由于采用前后板夹持塑料辊子,时间长了容易发生磨损晃动,导致蠕动泵工作效率下降,还有就是泵管插接头不能快速与其他泵管之间进行连接,使得泵管不能随意调整长度,而且现有的泵管插接头存在与泵管之间的连接不便而且连接不牢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泵管长度的插接式蠕动泵,能快速插拔以及能牢固固定泵管,达到方便调节泵管长度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调节泵管长度的插接式蠕动泵,包括电机座、电机、同步盘组件、泵管组件和上盖,所述电机座的后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机体固定设置在电机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电机座后伸出到电机座的前侧,所述同步盘组件固定设置在电机座的前侧,且所述同步盘组件的转动部件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通过电机驱动同步盘组件的转动部件转动,所述泵管组件活动设置在同步盘组件上,通过同步盘组件带动泵管组件蠕动,所述上盖将泵管组件和同步盘组件对应罩住,且所述上盖与电机座固定在一起,所述蠕动泵管端部设置卡接头,所述卡接头包括子接头和母接头,所述子接头和母接头均为管状结构,且所述子接头和母接头均为一体浇注成型,所述子接头和母接头均包括第一插接口、旋拧部和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分别设置在旋拧部的两端,所述第一插接口用于与蠕动泵管及泵管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口的端部截面呈等腰梯形,且所述第一插接口的小头与蠕动泵管及泵管连接,所述第一插接口的梯形插接头与旋拧部之间为环形凹槽段,用于与固定蠕动泵管及泵管固定,所述子接头的第二插接口端部为扩口,且扩口端部设置有螺旋状外螺纹结构,所述母接头的第二插接口端部为窄口,且所述窄口能匹配的插装在窄口内,所述母接头的母接头的旋拧部内部为螺旋状内螺纹结构,能与子接头的螺旋状外螺纹结构匹配的连接在一起。
所述泵管组件的结构为:包括压盖、夹管件和蠕动泵管,所述夹管件为两个截面呈U型的支撑块前后设置而成,且两个所述支撑块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支撑块之间的距离能通过调节连接件进行调节,所述蠕动泵管匹配设置在夹管件的两个支撑块凹槽内,所述压盖能匹配的压在夹管件上,将蠕动泵管匹配的夹持在压盖和夹管件之间,所述蠕动泵管上套装有热缩管套,且所述热缩管套位于压盖和夹管件的前侧,使得所述蠕动泵管在工作时,所述热缩管套能卡在压盖和夹管件的前端面上,防止蠕动泵管向后窜动。
所述压盖和夹管件的后侧设置有热缩管套,两个所述热缩管套分别对应卡接在压盖和夹管件的前后侧,确保蠕动泵管前后窜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泵管的端部设置子母接头,设置梯形的端头,部件便于插接头便于与泵管插接,而且环形凹槽又能便于泵管与插接头之间的连接固定,同时设置的内外螺旋螺纹结构的子母接头,方便对泵管的长度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川尔流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卡川尔流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707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