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调节的茶叶烘干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72676.0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9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志生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6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调节 茶叶 烘干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茶叶烘干设备,包括第一支撑腿、电机、烘干筒和活动盖,所述烘干筒呈倾斜状,且烘干筒的上端连通安装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背离烘干筒的一端直径小于烘干筒的直径,所述活动盖的外侧环形固定有固定扣,且固定扣设有四个,所述活动盖通过固定扣活动安装在烘干筒背离进料斗的一端,所述烘干筒的内部位于活动盖的一端固定有挡板,所述烘干筒的侧壁内部固定有加热片,所述烘干筒的外侧两端均固定有滑道,所述烘干筒的外侧中间处固定有齿轮,所述烘干筒的一侧位于齿轮的两端均镶嵌有观察窗,所述烘干筒通过两端的滑道活动安装在滑槽上。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对大量茶叶同时烘干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烘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的茶叶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在采茶的季节,通过将茶叶采摘下来,需要经过多道加工工艺,制作成可以冲饮的茶品,其中对茶叶进行烘干,是制茶工艺的首道工序,茶叶在大规模加工时,需要一种专门对茶叶进行烘干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茶叶烘干设备,具备可实现同时对较多的茶叶进行烘干的优点,解决了茶叶在加工的过程中,对茶叶烘干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茶叶烘干设备,包括第一支撑腿、电机、烘干筒和活动盖,所述烘干筒呈倾斜状,且烘干筒的上端连通安装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背离烘干筒的一端直径小于烘干筒的直径,所述活动盖的外侧环形固定有固定扣,且固定扣设有四个,所述活动盖通过固定扣活动安装在烘干筒背离进料斗的一端,所述烘干筒的内部位于活动盖的一端固定有挡板,所述烘干筒的侧壁内部固定有加热片。
优选的,所述烘干筒的外侧两端均固定有滑道,所述烘干筒的外侧中间处固定有齿轮,所述烘干筒的一侧位于齿轮的两端均镶嵌有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烘干筒通过两端的滑道活动安装在滑槽上,所述烘干筒位于进料斗一端的滑槽下端固定有第二支撑腿,所述烘干筒位于活动盖一端的滑槽下端固定有第一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的下下端在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之间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电机固定在支撑块的上端,所述电机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有斜齿轮,且斜齿轮与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长度小于烘干筒的长度,所述挡板的宽度小于烘干筒的内部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烘干筒和加热片,有利于对茶叶进行烘干的效果,将茶叶通过进料斗装进烘干筒内,通过将加热片接通电源进行加热,实现对茶叶进行烘干的作用,且在烘干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窗可对烘干筒内的茶叶烘干的程度进行查看,待茶叶烘干后将活动盖取下,有利于将茶叶取出。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齿轮和滑道,有利于对烘干筒起到转动的效果,在对茶叶进行烘干的同时,通过启动电机,带动齿轮和滑道进行转动,且通过挡板有利于对烘干筒内的茶叶进行翻转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志生,未经黄志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726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式医用听诊器
- 下一篇:一种口腔颌面外科用舌侧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