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72680.7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87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少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呼和浩特市博洋可再生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杨少楠 |
主分类号: | A01D27/00 | 分类号: | A01D27/00;A01D33/00;A01D33/08;A01D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联合 收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包括主机架、挖掘铲部件、悬挂架、传动箱、伴随提升机构、前提升机构、后输送机构、分离薯秧机构。伴随提升机构平行位于前提升机构上方,橡胶刮板安装在输送链条Ⅱ上,并随输送链条Ⅱ运动,由于前提升机构输送链条Ⅰ和伴随提升机构输送链条Ⅱ旋转方向相反,所以,前提升机构输送链条Ⅰ上方和伴随提升机构输送链条Ⅱ下方行进方向均向上运动,同时扶持马铃薯向后输送机构。本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采用平稳式输送链机构,大大减少对马铃薯表皮损伤,提高马铃薯商品率,且提高了输送链条和整机的使用寿命,可一次性完成挖掘、土薯分离、输送、装载(袋)工序,实现马铃薯收获联合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铃薯收获机,特别指马铃薯田间收获机械中的联合收获机。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蔬菜作物、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发展马铃薯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马铃薯收获是劳动强度大且直接影响贮存的作业环节,也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由人工向机械转变的技术难点所在。近年来,由于马铃薯生产迫切需要,国内先后有多家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研制马铃薯分段收获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马铃薯挖掘机械按照铺放方式分为侧向输出和后输出两种,侧向输出可一次性完成马铃薯挖掘、分离和侧向铺放作业,可将两垄马铃薯收获后改为一条进行捡拾。后输出马铃薯挖掘是将挖掘上来的马铃薯直接抛洒在机具后面,便于人工捡拾。实践证明,马铃薯挖掘、捡拾分段收获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都大大提高了马铃薯收获效率。
然而,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块茎损伤问题严重降低了种薯质量、商品薯的外观和内在品质,由于国内马铃薯品种的耐撞性较低,而且马铃薯收获后用于鲜食比例高、生产加工比例低,因此,商业部门对鲜食薯成品机械化收获质量和仓储条件提出了较高要求。现有马铃薯挖掘机和联合收获机大多是采用多级抖动式链条分离装置,以降低马铃薯含杂率。但是,在收获过程中马铃薯与分离装置输送杆条之间的碰撞与冲击,及马铃薯块茎之间相互碰撞,表皮容易损伤,分离级数越多,表皮损伤越严重。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和品质,不能满足鲜薯仓储条件要求。影响了马铃薯初级加工产品的质量和马铃薯方便食品产业,以至影响整个马铃薯加工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马铃薯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制约了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解决马铃薯块茎损伤问题,改进马铃薯收获机具,对确保马铃薯产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马铃薯块茎的物理特性为基础,结合马铃薯收获机土薯分离和输送过程关键部件的结构等因素,针对现有马铃薯二级输送分离装置破皮、挤压等伤薯现象严重的问题,对马铃薯输送分离作业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有效地减少对马铃薯的碰撞和损伤,并研制一种可一次完成挖掘、土薯分离、输送、装载(袋)工序的新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这种联合收获机可一次完成挖掘、土薯分离、输送、装载(袋)工序,结构简单、使用操作简便、加工制造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由如下方案解决的:一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包括主机架、挖掘铲部件、切割圆盘、悬挂架、传动箱、连接架、伴随提升机构、中间链轮Ⅲ、后输送机构、接盘提升油缸、装马铃薯袋接盘、踏板、行走轮、前提升机构、薯秧分离机构。
所述切割圆盘安装在主机架的前端,分置在两侧。其作用是机具前行时,切割土壤,减轻挖掘铲入土。
所述传动箱安装在主机架上,位于主机架前方。在传动箱一侧安装有传动箱小皮带轮,并通过主传动皮带与主传动大皮带轮相接。
所述挖掘铲部件包括挖掘主铲、辅助挖掘铲、挖掘铲连接板、角度调节螺栓螺母、前螺栓螺母。所述挖掘铲部件安装在主机架的前端。其作用是随着机具前行,挖掘土壤中的马铃薯,并将其送入前提升机构。在主机架侧面加工有三个孔,通过角度调节螺栓螺母在孔的位置,即可改变挖掘主铲和辅助挖掘铲入土角度。所述挖掘主铲为锰钢制成,其刃口夹角为10°~15°(β),厚度15mm~ 25mm(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呼和浩特市博洋可再生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杨少楠,未经呼和浩特市博洋可再生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杨少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726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