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棉仿麻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75095.2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4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金兴丽;刁远忠;叶旭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骏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2 | 分类号: | D04B1/12;D04B1/14;D02G3/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刘晓阳 |
地址: | 321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棉仿麻 面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棉仿麻面料,面料由针织线圈组成,所述的针织线圈包括正位线圈(1)、空扣线圈(2)、长偏线圈(3)和短偏线圈(4),空扣线圈(2)与长偏线圈(3)在经向上相邻,长偏线圈(3)与短偏线圈(4)在纬向上相邻;所述长偏线圈(3)的头部扣在空扣线圈(2)侧旁的正位线圈(1)上,所述短偏线圈(4)的头部扣在长偏线圈(3)上;所述针织线圈由棉纱线(5)构成,所述棉纱线(5)包括多根合捻的棉坯线(6),棉坯线(6)的表面设有微孔(7)。本实用新型具有易于加工、透气性好、吸湿放湿快和穿着凉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棉面料,特别是全棉仿麻面料。
背景技术
棉花在制成纱线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清棉、梳棉、条卷、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和捻线工序,制成的纱线需要经过整经、浆纱、穿综、上机和织布形成坯布,坯布再经过退浆、染整等工序形成面料。全棉的面料在穿着上十分舒适。不过,在炎热的夏季,麻织物由于其透气性高、吸湿放湿速度快的特点,穿着更凉爽,因而更受人们的追捧。虽然麻织物具有上述的优点,但是麻纤维毕竟是植物的韧皮纤维,其基本化学成分是纤维素,皮肤的触感相较于棉更差。同时,由于麻的质地,在纺织上的加工难度较高,对应的成本也高。更重要的是,麻纤维这种硬、韧的性质使制成的面料外观效果更难控制,这是相对于成本影响更大的问题。现有的织物通常是采用棉麻混纺,虽然能兼具两种面料的效果,但这些效果都相应的打了折扣,而且麻织物难以加工的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设计一种易于加工、透气性好、吸湿放湿快和穿着凉爽的全棉仿麻面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全棉仿麻面料。本实用新型具有易于加工、透气性好、吸湿放湿快和穿着凉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全棉仿麻面料,面料由针织线圈组成,所述的针织线圈包括正位线圈、空扣线圈、长偏线圈和短偏线圈,空扣线圈与长偏线圈在经向上相邻,长偏线圈与短偏线圈在纬向上相邻;所述长偏线圈的头部扣在空扣线圈侧旁的正位线圈上,所述短偏线圈的头部扣在长偏线圈上;所述针织线圈由棉纱线构成,所述棉纱线包括多根合捻的棉坯线,棉坯线的表面设有微孔。
前述的全棉仿麻面料中,所述空扣线圈、长偏线圈和短片线圈的比例为1:1:1。
前述的全棉仿麻面料中,所述的棉纱线中空。
前述的全棉仿麻面料中,所述的针织线圈之间还穿设有经向的触感棉线。
前述的全棉仿麻面料中,单根棉纱线包括3根棉坯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首先采用针织结构,具有比梭织结构更好的透气性,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线圈错位,使原先正常的线圈部分空出来,形成宏观上的小孔,由此极大的提高了透气性和放湿性能。
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在棉花并条或粗纱的过程中使其经过粘有浆料的辊筒,由此棉纤维部分结块。在形成棉坯线,制成棉纱线的过程中,这部分结块一直存在,而其它未结块的部分则会由于加捻变得紧致。在坯布退浆后,结块消除,在棉坯线的表面会形成松散的部分,也就是微孔。至此,棉坯线,也就是棉纱线的表面分布有微孔,提升了纤维的吸湿性能,进一步提升面料穿着干爽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优选只空出一个线圈形成小孔,由此在对面料结构强度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提升透气放湿性能。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合捻的过程中以水溶纱为芯,以棉坯线为表层,形成棉纱线。然后在退浆的过程中水溶纱溶解,棉纱线便形成中空结构,进而在面料层面与微孔配合连通形成较好的吸湿性能。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经向的触感棉线,既增强了面料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又与针织线圈堆叠形成凸起,产生类麻的粗糙的触感,如果采用不同颜色的棉线,还能起到提升外观效果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骏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骏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750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