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林地边界桩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79560.X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7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吴丽双;吴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泓森林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15/00 | 分类号: | G09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向霞 |
地址: | 510435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林地 边界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林地边界桩,包括由耐腐蚀、耐潮湿、耐风化和耐高温的聚氯乙烯材料构成的空心方管和防尘盖,以及铁质的第一地下埋入杆和第二地下埋入杆;所述空心方管顶端设置有所述防尘盖,所述防尘盖通过螺丝与空心方管固接,所述空心方管与埋入地下的第一、第二地下埋入杆连接。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方便搬运和便于回收重复使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边界桩,具体涉及一种使用林地边界桩。
背景技术
如今,现有普遍的林地边界桩为石头桩或者水泥桩,不仅质量较大,不方便搬运而且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淋和太阳照射其主体很容易被损坏,其次这种水泥或石头林地边界桩存在着颜色灰暗不容易寻找,辨识度过低等问题。同时在野外深山密林搬运这种石头桩或水泥林地边界桩将浪费大量人力资源。所以如何改变这种笨重的林地边界桩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林地边界桩,利用聚氯乙烯材料制作的空心方管、防尘盖,铁质的第一地下埋入杆和铁质的第二地下埋入杆构成一种新型的林地边界桩,从而减少了林地边界桩的质量,增加了辨识度,提高了耐腐蚀、耐潮湿、耐风化和耐高温等性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使用林地边界桩,包括:空心方管、第一地下埋入杆、第二地下埋入杆、防尘盖和螺丝;其中,
所述空心方管顶端设置有所述防尘盖,所述防尘盖通过螺丝与空心方管固接;
所述空心方管与埋入地下的第一、第二地下埋入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心方管的上边缘分别设置有两个对称的螺丝孔;
所述防尘盖下端设置有方形凸沿,所述方形凸沿上设置有与所述空心方管上边缘可重合的两个对称的螺丝孔;当所述防尘盖和所述空心方管连接时,所述空心方管上边缘和所述方形凸沿的螺丝孔位置重合,所述螺丝穿过重合的螺丝孔,将所述防尘盖固接在空心方管上。
优选的,所述空心方管包括四个侧壁,所述空心方管的第一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对称的第二侧壁均包含一个圆形通孔;所述第一、第二侧壁上的圆形通孔两两对称设置于其侧壁下半部的中心位置;
所述空心方管的第三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三侧壁对称的第四侧壁均包含一个圆形通孔;所述第三、第四侧壁上的圆形通孔两两对称设置于其侧壁下半部的中心位置;
所述第一、第二侧壁上的圆形通孔位置低于或者高于所述第三、第四侧壁上的圆形通孔;
当所述第一、第二地下埋入杆与空心方管连接时,所述第一、第二地下埋入杆分别穿过所述空心方管侧壁上对称的圆形通孔,与所述空心方管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丝采用内六角螺丝,所述螺丝的螺帽内嵌在所述空心方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方管和防尘盖均采用聚氯乙烯材料;
所述第一地下埋入杆和第二地下埋入杆均采用铁质材料;
所述空心方管规格为10×10×100cm;空心方管的管壁厚度为3mm;
所述第一地下埋入杆和第二地下埋入杆的规格为长35cm,直径为6mm的圆柱;
所述防尘盖为空心梯台,其下表面规格为10×10cm,上表面规格为5×5cm,高为3cm。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方管包括:警示体和地下埋入体;
所述地下埋入体和所述警示体为一个整体;
所述地下埋入体与所述第一地下埋入杆和第二地下埋入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泓森林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泓森林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795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降温机构的空调静音轴承套圈
- 下一篇:一种用于商品防盗的夹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