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V印刷机用自动化减振料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79725.3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2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何余安;李正;王永贵;张超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贝发制笔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18 | 分类号: | B65G47/18;B65G65/48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0 | 代理人: | 吴奇 |
地址: | 239200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印刷机 自动化 料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V印刷机用自动化减振料斗,包括UV印刷机主体和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下料机构安装在UV印刷机主体的传送机构上;下料机构包括置于底面的下料基座、下料基座顶面一侧的连接座和连接座另一侧的固定座;固定座顶面穿设下料管,下料管顶端连接料斗,底端穿设固定座并延伸至传送机构正上方;固定座正表面设有调节轮,调节轮同轴连接传动轴,传动轴穿设固定座和下料管,并于下料管管壁两侧分别轴承穿设第一减振轴承和第二减振轴承,传动轴位于下料管的通道内固定套接调料板;本实用新型降低了UV印刷机自动化投料过程产生的振动,料斗具有自动下料功能,实现下料量和下料速率的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UV印刷机,特别是涉及一种UV印刷机用自动化减振料斗。
背景技术
UV印刷是一种通过紫外光干燥、固化油墨的一种印刷工艺,需要将含有光敏剂的油墨与UV固化灯相配合。UV印刷机的应用是印刷行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UV印刷机在进行印刷过程中需要将印刷物料机通过出传送装置输送到UV印刷机内。
原有的UV印刷机在生产产品过程中都是通过人工摆放产品于传送装置投料,工人劳动强度大,人员配置需要两人才能完成此道生产工序,后来为了节省工序,在传送装置上装配了料斗,但是料斗下料过程中的振动确难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V印刷机用自动化减振料斗,能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UV印刷机用自动化减振料斗,包括UV印刷机主体和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安装在UV印刷机主体的传送机构上;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置于底面的下料基座、下料基座顶面一侧的连接座和连接座另一侧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面穿设下料管,所述下料管顶端连接料斗,底端穿设固定座并延伸至传送机构正上方;所述固定座正表面设有调节轮,调节轮同轴连接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穿设固定座和下料管,并于下料管管壁两侧分别轴承穿设第一减振轴承和第二减振轴承,所述传动轴位于下料管的通道内固定套接调料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料管管壁两侧分别开设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为圆柱形腔体,且沿周长方向开设限位环槽,所述第二腔体为圆柱形腔体,且外侧面沿轴向开设圆柱槽;所述第一腔体内装配第一减振轴承,且第一减振轴承表面设有若干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适配于限位环槽内,并于连接部分填充弹性块;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减振轴承,所述第二减振轴承外一侧同轴设有限位圆柱,所述限位圆柱套合减振弹簧,所述减振弹簧两端分别固接第一减振轴承和圆柱槽开口,且所述圆柱槽内壁涂覆滑性层,并与限位圆柱滑动套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位于UV印刷机主体内并依次连接的横向传送带、转盘、纵向传送带和出料口,所述横向传送带设有伸出UV印刷机主体侧面的伸出部分,所述出料口设有伸出UV印刷机主体正面的斜向下部分;所述横向传送带的伸出部分上方为下料管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料基座和连接座为中空腔的矩形座,内置UV印刷机主体的电气元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料板两侧为适配下料管管壁的弧形结构,且所述弧形结构的调料板两侧和下料管管壁活动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轮为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和电气元件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吸收自动化料斗振动的效果,降低了UV印刷机自动化投料过程产生的振动,从而保护了装置本身,增强了装置的使用寿命;且料斗具有自动下料功能,解决了UV印刷机的传动机构一直依赖人工投料的方式,实现以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的减员增效目标;通过自动化控制的调节轮实现下料量和下料速率的调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贝发制笔城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贝发制笔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797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充电插座的自动脱落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