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态继电器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80309.5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6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王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比杜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12 |
代理公司: | 11470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龙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 保护结构 电路板 电子元器件 防腐蚀性能 耐机械冲击 便于拆装 不可拆卸 接线端子 外壳固定 受潮 防潮 防霉 耐震 耐振 裸露 腐蚀 维修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固态继电器保护结构,属于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常见的固态继电器的接线端子基本上都是裸露在外的,容易受潮腐蚀,不耐压耐震,且电路板与外壳固定连接,不可拆卸。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固态继电器保护结构,其具有具有良好的防潮防霉防腐蚀性能,耐振耐机械冲击,安装位置无限制且便于拆装与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态继电器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固态继电器是一种新型的无触点开关器件,利用开关三极管、可控硅等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可达到无触点、无火花地接通和断开电路,由于具有控制功率小、可靠性高、寿命长、灵敏度高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常见的固态继电器的接线端子基本上都是裸露在外的,容易受潮腐蚀,不耐压耐震,且电路板与外壳固定连接,不可拆卸,一旦发生故障需要拆除较多零部件才可打开查看电路板,这不仅影响装配和维修效率,还不便于多场景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固态继电器保护结构,其具有具有良好的防潮防霉防腐蚀性能,耐振耐机械冲击,安装位置无限制且便于拆装与维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固态继电器保护结构,包括底座(7)、套件(2)、固定座(4)、保护盖(1)和多个金属片(3),所述固定座(4)设置在底座(7)上,套件(2)套设在固定座(4)上并与固定座(4)配合安装,金属片(3)安装于固定座(4)上,套件(2)底部与底座(7)连接,套件(2)的顶部两端各安装有可开闭的保护盖(1),所述固定座(4)上设置有卡板(5),所述套件(2)顶部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卡板(5)相配合的第一卡槽(203)。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盖(1)包括盖板(102)和设置在盖板(102)一侧的U型卡槽(101),所述套件(2)顶部两端设置有用于U型卡槽(101)旋转固定的连接轴(202)。
进一步的,所述U型卡槽(101)靠近盖板(102)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凸起(103)。
进一步的,所述套件(2)一侧设置有开口向外的U型定位孔(204),所述U型定位孔(204)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通孔(201),另一侧设置有U型支撑柱(205),所述U型支撑柱(205)的两侧也设置有第一通孔(201),所述保护盖(1)覆盖在第一通孔(201)上方,且保护盖(1)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201)同轴设置的可视窗口(104)。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4)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套件(2)的U型定位孔(204)和U型支撑柱(205)相配合的U型通孔(403),所述U型通孔(403)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通孔(201)相配合的安装槽(401),所述固定座(4)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容纳槽(402)。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3)包括固定端(301)和连接端(302),所述固定端(301)和连接端(302)均开设有第二通孔(303),所述固定端(301)固定在安装槽(401)的端面上,且固定端(301)上的第二通孔(303)与安装槽(401)中心轴同轴设置,连接端(302)位于容纳槽(402)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套件(2)顶部设置有指示灯(9)。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7)为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或者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可拆卸的套件和可调节保护盖,将电路板和接线端子很好的保护起来,使其具有良好的够防潮防霉防腐蚀性能,提高固态继电器的使用寿命,且可拆卸的套件方便固态继电器的拆装与维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比杜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保定比杜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803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换相开关电路
- 下一篇:高压直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