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驱动回弹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81270.9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9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武海蔚;寇逸恬;武宇生;王薇恩;王昌明;王苏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苏徽 |
主分类号: | G01N3/52 | 分类号: | G01N3/52;G01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2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驱动 回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驱动回弹仪包括壳体、弹击杆、中心导杆、弹击锤、磁力线圈、导向法兰和挂接件,弹击锤的弹击运动由磁力线圈产生的电磁力驱动,导向法兰可通过挂接件与弹击锤挂接,并将弹击后的弹击锤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克服传统回弹仪复位阻力大、能量不可调、校准手段少等不足,减轻劳动强度,保证结果精度,增大适用范围,提高操作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检测材料物理性能的回弹仪,尤其是一种根据弹击锤弹击前与弹击后的距离、速度或能量方面的变化情况推定材料强度的回弹仪。
背景技术
回弹法是检测建筑材料抗压强度的常用方法,检测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阔,相关的检测标准包括《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和《回弹仪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JC/T 796-2013等,相关仪器的产品标准及检定规程包括《回弹仪》GB/T9138-2015、《回弹仪》JJG817-2011等。
传统回弹仪在弹击后,需要将回弹仪头部的弹击杆抵靠在被测物体表面,人工顶压弹击杆,使其向壳体内回缩。此时具有较低势能的弹击锤在弹击杆的顶压作用下同步向回弹仪的尾部滑动,同时带动弹击拉簧拉伸,弹击锤的势能也随之增大,直至弹击锤复位至预设的初始位置并再次触发弹击。因弹击拉簧具有较大的刚度(特别是冲击能量较高的高强回弹仪),在复位弹击锤时对操作人员的体力要求较高。此外,由于回弹操作时要求弹击杆必须垂直于测试面,对于水平较高位置或垂直顶部位置等非理想作业条件下,在大力顶压弹击杆的同时难以保证弹击杆与测试面的垂直状态,因而易造成回弹结果的偏差。
传统回弹仪的冲击能量是由弹击锤和弹击拉簧所决定的,同一回弹仪,其标称冲击能量是个固定值,因而对不同的测试对象就要选用不同冲击能量的回弹仪(轻型、中型或重型),仪器适用范围小,配套成本高。
传统回弹仪受弹击拉簧工作行程的限制,为达到较大的冲击能量,所配弹击锤的质量较大,从而增大了仪器整体的重量,便携性能差,操作难度大。
传统回弹仪的弹击拉簧刚度是固定的,因此在校准和率定仪器时(使仪器达到标准状态)缺少有效的调整手段,导致仪器的成品率低,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回弹仪,克服传统回弹仪的不足,减轻劳动强度,保证结果精度,增大适用范围,提高操作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根据电磁学理论,在材质、形状、尺寸固定的条件下,电磁线圈(内含铁芯)产生的电磁斥力与电流、线圈匝数成正比,与两者的间隙成反比。因此,通过选择适当的形状尺寸和电磁参数,即可利用电磁斥力代替传统的弹击拉簧驱动弹击锤(内含电磁线圈、永磁铁或斥力盘)的弹击运动。这样则可在回弹仪中不设弹击拉簧,在弹击锤的复位阶段,其复位阻力将会大幅减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回弹仪包括壳体、弹击杆、中心导杆、弹击锤、导向法兰、复位压簧、挂接件和磁力线圈,弹击锤的弹击运动由磁力线圈产生的电磁力驱动,导向法兰可通过挂接件与弹击锤挂接,并将弹击后的弹击锤复位至初始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回弹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不设弹击拉簧,因而大幅减小了弹击锤复位时的阻力,既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非理想作业条件下也易于保持弹击杆与测试面的垂直状态,从而保证结果的准确;磁力线圈的工作电流可精确调节,相应的电磁斥力准确可控,既能根据不同的测试对象选择不同的电流以获得不同的冲击能量,增大仪器的适用范围,也便于在校准和率定时进行灵活调整,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由于冲击能量可通过电磁斥力来调节,因而对弹击锤的质量不再有刚性的要求,可配置质量较小的弹击锤,改善仪器的操作性和便携性。
优选的,弹击锤含有永磁铁。采用永磁铁可减少磁力线圈的数量,简化仪器构造,节省电量消耗,降低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苏徽,未经王苏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812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