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纤维复合拉绕玻璃钢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84016.4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0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万天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祥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08 | 分类号: | F16L11/08;F16L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梁正贤 |
地址: | 31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纤维 复合 玻璃钢 管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纤维复合拉绕玻璃钢管道,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浸染热固性基体的内层、第一缠绕层、纵向加强层、第二缠绕层以及外层,通过内外层采用布层,用织布机织布的工艺不存在对纱线的拉扯,因此纱线可选用细纱,得到的布层厚度薄,进而在玻璃钢管厚度一定的条件下,功能性中间层可编织厚度增加,且布层致密性好,从而均可有效增强玻璃钢管的整体性能,加之在该玻璃钢管制作工艺中,直接将编织成型的布层分别包覆于芯膜或第二缠绕层外,大大提高管成型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外层厚度大、致密性差、功能性中间层厚度受限从而玻璃钢管整体抗膨胀及弯折性能差、玻璃钢管的成型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钢管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纤维复合拉绕玻璃钢管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市政工程、电力系统、化工行业、通信、水利灌溉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选择较好的输送管道更为重要,长期以来,输送管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钢管、铁管等,传统金属材料管道由于其生产过程能耗大、工序多以及实际使用中在潮湿、污积物、沿海盐雾等恶劣环境中的金属导电性、易锈蚀、寿命短、设施维护费用高等缺点而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型材质管道。
申请号为CN201821363965.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纤维编织缠绕拉挤管道,该管道由内至外依次设有浸染热固性基体的内层、纵向加强层、环向加强层、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为编织纤维层,纵向加强层为轴向纤维层,环向加强层为环向纤维层,所述外层的编织纤维层分别包括纤维A、纤维B和轴向纤维C,纤维A和纤维B绕轴向纤维C编织,该技术方案中将管道分成四层,减少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速度,将外层设置纤维A和纤维B绕轴向纤维C编织,比普通的编织多出了纵向纤维C,增强了管道轴向的抗压强度,并在管体表面形成间隔的凸起状,使得凸起部分与压力物理接触时形成受力区,未凸起部分成为压力释放区,提高了管道的受力强度。
然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内外层均采用编织纤维层,需采用编织机进行编织,编织机编织属于拉伸编织,将纤维纱锭上的纤维一边拉扯一边编织,受限于这种编织工艺,对纤维的抗拉伸强度要求高,纤维太细则无法并线、编织机拉扯过程易被拉断,因此需要选用较粗的纤维,编织出的纤维层厚,由于玻璃钢管的整体厚度一定,若内外编织纤维层很厚,则抗膨胀和抗弯折的环向纤维层及轴向纤维层等功能性中间层的厚度受到限制,且内外编织纤维层采用粗纤维,编织出的纤维层致密性差,进而均影响玻璃钢管的整体性能,且编织机编织速度慢,影响玻璃钢管的成型效率。
于此同时,在现有的玻璃钢管生产时,在各层生产之间均设置有进胶设备,据申请人反应,该方案在生产时由于内层、纵向线穿过进胶设备时会因阻力较大且牵引力不足而导致产品从中间断裂,破坏产品质量及合格率。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内外层厚度大、致密性差、功能性中间层厚度受限从而玻璃钢管整体抗膨胀及弯折性能差、玻璃钢管的成型效率低下以及层层进胶增加产品断裂率而降低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纤维复合拉绕玻璃钢管道,通过内外层采用更薄更致密的布层,并采用单次注胶工艺,增加功能性中间层可编织厚度并有效增强玻璃钢管的整体抗膨胀及弯折性能,且制作工艺采用直接包覆布层,大大提高管成型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外层厚度大、致密性差、功能性中间层厚度受限从而玻璃钢管整体性能差、产品成型效率低下以及层层进胶增加产品断裂率而降低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纤维复合拉绕玻璃钢管道,该管道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浸染热固性基体的内层、纵向加强层、缠绕层以及外层,所述内层及外层均为布层,所述内层包覆在用于固化成型的芯膜上,所述外层包覆于所述缠绕层上,所述纵向加强层为轴向纤维层,所述缠绕层为环向纤维层,所述缠绕层以及外层之间一次进注有热固性基体并渗透浸染于所述内层、纵向加强层、缠绕层以及外层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祥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祥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840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贝壳形状威化
- 下一篇:一种网络监控摄像头安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