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虹吸的泡茶鼎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85795.X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9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凤朗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A47J3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王巍敏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虹吸 泡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泡茶鼎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虹吸的泡茶鼎壶,包括壶身、支撑足、壶盖和茶叶滤网,所述支撑足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所述支撑足等距离设置在壶身的外壁上并向下延伸至壶身的下侧,所述壶盖盖在壶身的顶端,所述壶盖的顶部设置有圆形手柄,所述壶身的内腔设置有内夹层,所述壶身的内壁与内夹层的外壁之间为容纳仓,所述容纳仓的内腔设置有虹吸管道,通过虹吸管道的吸水方式,方便将泡好茶水一次性排出,操作较为方便、快捷;通过限位挡块与壶盖的配合作用,能够对壶盖起到限制的效果,避免壶盖从壶身上掉落;通过漏水口、出水口之间的配合作用,方便将茶水输出,结合虹吸管道的使用,不需要再将壶身端起倒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泡茶鼎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虹吸的泡茶鼎壶。
背景技术
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
现有的茶壶在使用时,需要在其中泡茶,泡好之后将茶壶端起并对茶杯中加注,这样操作不方便,频繁加水操作较为麻烦,步骤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虹吸的泡茶鼎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茶壶在使用时,需要在其中泡茶,泡好之后将茶壶端起并对茶杯中加注,这样操作不方便,频繁加水操作较为麻烦,步骤较为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虹吸的泡茶鼎壶,包括壶身、支撑足、壶盖和茶叶滤网,所述支撑足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所述支撑足等距离设置在壶身的外壁上并向下延伸至壶身的下侧,所述壶盖盖在壶身的顶端,所述壶盖的顶部设置有圆形手柄,所述壶身的内腔设置有内夹层,所述壶身的内壁与内夹层的外壁之间为容纳仓,所述容纳仓的内腔设置有虹吸管道,所述虹吸管道呈倒置的U形状,所述内夹层的内腔支撑得有茶叶滤网,所述壶身的底部和内夹层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出水口和漏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上侧和漏水口的下侧分别与虹吸管道的两端连接,所述虹吸管道的顶端低于内夹层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支撑足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延伸至壶身的上侧,所述壶盖卡在三个限位挡块之间。
优选的,所述内夹层的内壁上设置有刻度标尺,且刻度标尺与虹吸管道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挡块的下表面边缘处设置有密封垫圈。
优选的,所述虹吸管道为金属虹吸管道或者塑料虹吸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虹吸管道的吸水方式,方便将泡好茶水一次性排出,操作较为方便、快捷;
2)通过限位挡块与壶盖的配合作用,能够对壶盖起到限制的效果,避免壶盖从壶身上掉落;
3)通过漏水口、出水口之间的配合作用,方便将茶水输出,结合虹吸管道的使用,不需要再将壶身端起倒水。
4)壶身呈漏斗式椭圆体,更加方便茶水从上至下流出;
5)茶叶滤网方便清洁内夹层的茶污茶渍;
6)双层的设计具有茶水保温的效果;
7)本方案还可作为咖啡壶,适用于手磨咖啡等咖啡粉的冲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壶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凤朗,未经李凤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857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