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缝耦合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1152.6 | 申请日: | 2019-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45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源;付荣;杨先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10 | 分类号: | H01Q13/10;H01Q1/36;H01Q1/44;H01Q1/48;H01Q1/50;H01Q5/20;H01Q5/307;H01Q1/22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2 | 代理人: | 罗宏伟 |
地址: | 2153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天线 | ||
一种微缝耦合天线,其包括金属外壳、贯穿所述金属外壳的微型缝隙、容纳在所述金属外壳内的印刷电路板和主板、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天线馈电点和天线馈地点及电性连接在所述天线馈电点与所述主板之间的信号传输线,所述微型缝隙贯穿所述金属外壳的第一侧壁,所述天线馈电点和所述天线馈地点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侧面上,所述微型缝隙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缝隙、第二缝隙及连通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的第三缝隙,所述信号传输线的走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之间而与所述微型缝隙耦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缝耦合天线,属于通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移动终端中,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采用的所述金属外壳的设计改善用户手感优良、提高结构强度和达到整机小型化、轻薄化的目的。
使用所述金属外壳时,如果天线采用普通的IFA G形走线,在全金属外壳形成的整机闭环的环境下,天线无法辐射。为满足天线的辐射,可以在所述金属外壳与天线对应的局部区域开缺口然后用塑胶填充该缺口,这样虽然能满足基本的天线性能要求,但影响整机结构的美观、降低整机强度、破坏了整机的连续性且加工难度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美观且性能良好的微缝耦合天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缝耦合天线,其包括金属外壳、贯穿所述金属外壳的微型缝隙、容纳在所述金属外壳内的印刷电路板和主板、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天线馈电点和天线馈地点及电性连接在所述天线馈电点与所述主板之间的信号传输线,所述微型缝隙贯穿所述金属外壳的第一侧壁,所述天线馈电点和所述天线馈地点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侧面上,所述微型缝隙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缝隙、第二缝隙及连通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的第三缝隙,所述信号传输线的走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之间而与所述微型缝隙耦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天线馈电点与所述第一缝隙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天线馈地点与所述第二缝隙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缝隙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微型缝隙呈“H”形。
进一步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第一侧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 100MM、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12MM,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均为65MM、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均为2MM,所述第三缝隙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6MM。
进一步地,所述微型缝隙还可以设置成“E”形、“G”形、“K”形、“B”形、“6”形或“Z”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微缝耦合天线在所述金属外壳上贯穿一个所述微型缝隙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所述信号传输线耦合形成天线,在不打断所述金属外壳的连续性、不降低所述金属外壳的强度和不破坏所述金属外壳的美观性的前提下,保证天线的优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缝耦合天线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缝耦合天线的印刷电路板、天线馈电点、天线馈地点和信号传输线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微缝耦合天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11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综合监控子站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外六角螺栓拆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