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灭弧室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1193.5 | 申请日: | 2019-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9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勇军;陈海江;章立兴;叶建标;沈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泰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H01H9/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器 灭弧室 散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灭弧室散热结构,包括两块第一隔弧板、多块灭弧栅片、第一绝缘板、两块第二隔弧板、第二绝缘板,位于灭弧栅片同一侧的第一隔弧板和第二隔弧板上设置有非直通式的第一散热通道,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上设置有非直通式的第二散热通道,相邻两块灭弧栅片之间的灭弧室与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连通。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灭弧栅板的两侧设置非直通式的第一散热通道,在灭弧栅板的上方设置非直通式的第二散热通道,并使相邻两块灭弧栅片之间的灭弧室与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连通,从而加快相邻两块灭弧栅片之间的灭弧室中的空气流动速度,达到加快散热速度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路器灭弧室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
断路器的动静触头在带负荷或出现故障大电流而分断的动作过程中,动静触头之间的电压将引起空气介质放电,形成电弧,为了确保断路器可靠运行,在断路器中设置灭弧室来熄灭电弧。但灭弧室中在灭弧时温度会瞬间上升,尤其是相邻的灭弧栅板之间的灭弧室,由于空气流动性差,降温速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断路器灭弧室散热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断路器灭弧室散热结构,包括两块相对称的第一隔弧板、多块安装在两块第一隔弧板之间的灭弧栅片、位于灭弧栅片上方的第一绝缘板,还包括两块位于两块第一隔弧板外侧的第二隔弧板、位于第一绝缘板上方的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隔弧板、第二隔弧板、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固定,位于灭弧栅片同一侧的第一隔弧板和第二隔弧板上设置有非直通式的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上设置有非直通式的第二散热通道,相邻两块灭弧栅片之间的灭弧室与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弧板上位于相邻的两块灭弧栅片之间设置有条形的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隔弧板上位于每块灭弧栅片的侧方设置有条形的第二散热孔,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组合形成第一散热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宽度小于相邻两块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散热孔的宽度等于灭弧栅片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板上位于相邻的两块灭弧栅片之间设置有条形的第三散热孔,第二绝缘板上位于每块灭弧栅片的上方设置有条形的第四散热孔,第三散热孔与第四散热孔组合形成第二散热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散热孔的宽度小于相邻两块灭弧栅片之间的间距,所述第四散热孔的宽度等于灭弧栅片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块对称的长方体的连接块,两块连接块的相对侧的中部设置有长条形的卡槽,所述第一绝缘板的两头分别卡在两个卡槽中,第二绝缘板的两头分别通过螺丝安装在两块连接块的顶端,两块第一隔弧板的上部分别通过螺丝安装在两块连接块的相对侧,两块第二隔弧板的上部分别通过螺丝安装在两块连接块的相向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灭弧栅板的两侧设置非直通式的第一散热通道,在灭弧栅板的上方设置非直通式的第二散热通道,并使相邻两块灭弧栅片之间的灭弧室与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连通,从而加快相邻两块灭弧栅片之间的灭弧室中的空气流动速度,达到加快散热速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泰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泰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11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