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宜于菌根接种的育苗基质钵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2126.5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0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廖浩斌;刘盼盼;孙红梅;邱志敏;蒋谦才;谭宗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国有森林资源保护中心(中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林区管理处;广东中山森林公园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A01G18/1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 代理人: | 孟强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宜于 菌根 接种 育苗 基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适宜于菌根接种的育苗基质钵,包括包裹层,所述包裹层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设有植苗块,所述植苗块的外侧壁与所述容纳空腔内壁形成放置菌根菌剂的菌剂空腔,所述菌剂空腔内填充菌根菌剂后形成菌剂层。过在包裹层的容纳空腔的开口内设置植苗块,以使包裹层的内壁与植苗块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接种、放置菌根菌剂的菌剂空腔,便于在育苗和移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植物的待扦插枝条或种子的生长周期内在菌剂空腔中放入菌根菌剂,形成菌剂层,适宜于植物的扦插枝条或种子幼苗的须根接种菌根菌,解决菌根菌接种过程繁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木及花卉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适宜于菌根接种的育苗基质钵。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林业大国,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变,天然林的覆盖面积逐年减少。面对这一严重问题,近些年我国加大了人工林的种植面积,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科研工作者提出利用菌根真菌和林木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来增加逆境造林的成功率。菌根真菌广泛存在于各个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菌根化育苗造林不仅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高苗木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促进苗木生长,而且还能够增强苗木对植物病害、干旱、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胁迫的抗性。
菌根真菌包括内生菌根真菌和外生菌根菌。内生菌根真菌即从枝菌可与90%以上的陆生植物形成菌根,外生菌根可与松科、柏科、杨柳科、桦木科、壳斗科、蔷薇科、桃金娘科、龙脑香科等主要造林种形成共生菌根。接种内生菌根真菌和外生菌根菌均可提高种子出苗率,缩短出苗时间,并显著提高树木的苗高、地径、侧根数和干重,提高其对重金属胁迫的抗性,增强树木抵抗干旱、病害等胁迫的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外生菌根真菌中食用菌资源丰富,随着人们对外生菌根真菌的食用或药用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外生菌根真菌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目前已有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栽培研究与应用,如美味牛肝菌、红菇等,外生菌根真菌的价值及菌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也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同时,菌根真菌的育苗和造林推广应用还远远不够。一方面受制于菌根菌剂扩繁效率较低,另一方面也受制于接种过程较为繁琐且易污染,菌剂需埋藏在种子或根系周围,外生菌根菌还需要进行截根处理以提高侵染率,菌根菌无法在积水条件下生存,要求透气和排水通畅。多种条件的限制导致苗木接种菌根菌的应用较为狭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适宜于菌根接种的育苗基质钵,解决菌根菌接种过程繁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适宜于菌根接种的育苗基质钵,包括包裹层,所述包裹层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内设有植苗块,所述植苗块的外侧壁与所述容纳空腔内壁形成放置菌根菌剂的菌剂空腔,所述菌剂空腔内填充菌根菌剂后形成菌剂层。
所述包裹层底部外侧面设有凹槽。
所述包裹层为圆柱体。
所述包裹层为方形立方体。
所述包裹层的容纳空腔为圆柱体;所述植苗块为圆台,所述植苗块顶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容纳空腔顶部的直径,所述植苗块底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容纳空腔底部的直径,所述植苗块的高度小于所述容纳空腔的高度。
所述包裹层的容纳空腔为长方体;所述植苗块为棱台,所述植苗块顶部的长边大于所述容纳空腔顶部的长边,所述植苗块顶部的宽边大于所述容纳空腔的宽边;所述植苗块底部的长边小于所述容纳空腔的长边,所述植苗块底部的宽边小于所述容纳空腔的宽边;所述植苗块的高度小于所述容纳空腔的高度。
所述包裹层的容纳空腔为正方体;所述植苗块为棱台,所述植苗块顶部的边长大于所述容纳空腔的边长,所述植苗块底部的边长小于所述容纳空腔的边长,所述植苗块的高度小于所述容纳空腔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国有森林资源保护中心(中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林区管理处、广东中山森林公园管理中心),未经中山市国有森林资源保护中心(中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林区管理处、广东中山森林公园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21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