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沉淀池套筒阀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4979.2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5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殿义;张元元;于斓;王巍;刘茜;刘泽国;彭唯;于洋;吴宣;赵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7/02 | 分类号: | E03F7/02;E03F5/14;B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昭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9 | 代理人: | 姜焱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沉淀 套筒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沉淀池套筒阀,该套筒阀包括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的顶部内壁横向设置有一字梁,所述一字梁的两侧套筒本体上开设有半圆型开口部;所述套筒本体为空心管状体。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能够有效解提高污泥回流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沉淀池套筒阀。
背景技术
沉淀池套筒阀通过连接的管道和沉淀池组成连通器,利用静压差原理,通过调节套筒阀的出水高度,排泥并调节排泥量。套筒阀的本体1上部通常有一个一字横梁、底部十字支撑2,一字横梁的顶部还设置有伞帽3,如图1所示。伞帽和十字支撑的存在容易造成絮状物的缠绕导致堵塞,这样的结构设计容易造成套筒阀出水量减小,使污泥回流量、回流比降低。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沉淀池套筒阀,旨在克服传统套筒阀的上述缺陷,提高污泥回流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套筒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沉淀池套筒阀,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能够有效解提高污泥回流量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沉淀池套筒阀,该套筒阀包括套筒本体,所述套筒本体的顶部内壁横向设置有一字梁,所述一字梁的两侧套筒本体上开设有半圆型开口部;所述套筒本体为空心管状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一字梁的两侧面上均固定设置有与其垂直的竖向连接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竖向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孔为圆形孔和/或腰型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沉淀池套筒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将沉淀池套筒阀通过连接的管道和沉淀池组成连通器,利用静压差原理,通过调节套筒阀的出水高度,排泥并调节排泥量。当沉淀池排泥斗泥量超过套筒阀筒底时,套筒阀利用静压差原理将排泥斗中的泥排至污泥回流渠内,当排泥斗内泥量较大时,改进后的套筒阀可使大量污泥快速通过套筒阀筒体,而不会造成套筒阀堵塞,保证污泥回流量。由于套筒本体的底部没有设置十字支撑,以及在套筒本体的顶部开设置有两个半圆型开口部,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降低了套筒高度,还增加流速、增大了出水量,减少了絮状物的缠绕,保证了生物池回流量、回流比。在汛期,利用该沉淀池套筒阀日处理水量显著提高,至少30%以上,同时配合开启多台回流泵,不仅可以加大回流量来满足回流比,还可以使生物池浓度更稳定,另外,该沉淀池套筒阀结构不仅能够满足工艺使用要求,还能减少了维护保养成本,减轻了作业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沉淀池套筒阀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沉淀池套筒阀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沉淀池套筒阀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2-3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沉淀池套筒阀结构作以详细说明。
一种新型沉淀池套筒阀,该套筒阀包括套筒本体4,所述套筒本体的顶部内壁横向设置有一字梁5,所述一字梁的两侧套筒本体上开设有半圆型开口部6;所述套筒本体为空心管状体。所述一字梁的两侧面上均固定设置有与其垂直的竖向连接板7。所述竖向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8。所述连接孔为圆形孔和/或腰型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49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凸轮轴加工的锻造模具
- 下一篇:一种家具及装饰材料甲醛浓度检测采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