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SCR脱硝系统积灰和催化剂磨损的挡灰防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5787.3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3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冯前伟;朱跃;张杨;杜振;江建平;裴煜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scr 系统 催化剂 磨损 挡灰防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SCR脱硝系统积灰和催化剂磨损的挡灰防堵装置,包括烟道、脱硝装置入口灰斗、挡灰筛网、喷氨栅格、吹灰装置、整流器、催化剂层和空压机,挡灰筛网和喷氨栅格设置在上升烟道内,且挡灰筛网设置在喷氨栅格的下方,脱硝装置入口灰斗设置在上升烟道的入口处,且脱硝装置入口灰斗位于挡灰筛网和喷氨栅格的下方,吹灰装置、整流器和催化剂层均设置在下降烟道内,且吹灰装置、整流器和催化剂层从上到下依次布置。本实用新型系统流程简单,能耗少,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对新建脱硝装置或现役脱硝装置改造均具有适用性,为锅炉及脱硝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具有良好的环保效与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SCR脱硝系统积灰和催化剂磨损的挡灰防堵装置。
背景技术
SCR烟气脱硝技术以其稳定、高效等优点被绝大多数燃煤发电厂脱硝工程所采用,由于催化剂的活性温度通常为300~420℃,因此SCR 脱硝系统通常布置在锅炉省煤器后,空预器前。此区域烟气中粉尘浓度含量较高,是所谓的“高灰区域”,因此又称为高灰型SCR工艺,它是目前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的主流布置型式。烟气从锅炉出来后,首先进入省煤器,再沿着水平烟道和竖直烟道进入SCR脱硝反应器,脱硝反应器中的催化剂布置一般采用三层或四层设计,在最上层催化剂上方往往布置有整流器,用来对进入催化剂前的烟气进行调平。
现有SCR脱硝反应器入口水平烟道到催化剂入口处的烟道设计与布置一般比较紧凑且急弯多,烟气在经过水平烟道和竖直烟道的拐角处往往会出现大量积灰现象,此处主要是因为携带着灰分的烟气由水平流向经过90°转弯变化为竖直流向且垂直撞击在竖直烟道壁面导致灰分大量掉落聚集,整流器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对烟气流场进行调平,但其与脱硝反应器壳体接触处做不到调平,烟气中的灰分往往就是在此处积聚。目前脱硝装置吹灰器主要布置在催化剂层,整流器上方未布置吹灰器,且整流器与反应器壳体接触处属于清灰死角位置,极易出现积灰堵塞现象,事实上脱硝反应器内普遍存在的流场不均问题很大原因就是由于整流器上部分位置积灰导致的,从而造成催化剂部分区域烟气流速过快导致催化剂磨损进而影响脱硝系统稳定达标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解决现有SCR脱硝系统积灰堵塞和催化剂磨损问题,保证SCR脱硝系统正常运行的防止SCR脱硝系统积灰和催化剂磨损的挡灰防堵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SCR脱硝系统积灰和催化剂磨损的挡灰防堵装置,包括烟道,所述烟道包括水平烟道、上升烟道和下降烟道,所述上升烟道的出口与水平烟道的入口相连,所述水平烟道的出口与下降烟道的入口相连,所述上升烟道和下降烟道均竖直设置,所述水平烟道水平安装,所述上升烟道、水平烟道和下降烟道形成倒U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硝装置入口灰斗、挡灰筛网、喷氨栅格、吹灰装置、整流器、催化剂层和空压机,所述挡灰筛网和喷氨栅格设置在上升烟道内,且挡灰筛网设置在喷氨栅格的下方,所述脱硝装置入口灰斗设置在上升烟道的入口处,且脱硝装置入口灰斗位于挡灰筛网和喷氨栅格的下方,所述吹灰装置、整流器和催化剂层均设置在下降烟道内,且吹灰装置、整流器和催化剂层从上到下依次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吹灰装置设置有多个,所述催化剂层设置有多层。
进一步的,所述挡灰筛网的材质为316L或2250不锈钢,孔径为100~300μm,挡灰筛网与喷氨栅格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m。
进一步的,所述吹灰装置包括吹灰壳体、吹灰连接钢管和吹灰连接软管;所述吹灰壳体设置在整流器的上方,且吹灰壳体位于下降烟道的内侧;所述吹灰连接钢管与吹灰壳体相连通,且吹灰连接钢管贯穿下降烟道的侧壁;所述吹灰连接软管与吹灰连接钢管以及提供压缩空气气源的空压机相连通,且吹灰连接软管设置在下降烟道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57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