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带座助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6342.7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2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郑学伟;叶利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带座助行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改良带座助行器;包括左倒U型支架、右倒U型支架、连接架、半圆弧形坐板、半圆弧形滑轨、托起件及支撑脚;托起件固于左倒U型支架、右倒U型支架及连接架;半圆弧形滑轨开口朝后固于托起件,并被限位于左倒U型支架、右倒U型支架与连接架之间;半圆弧形坐板下底面中部周向开有适于卡设半圆弧形滑轨的滑槽;支撑脚立于半圆弧形坐板右后端下部。效果:当病人走累了需要坐着休息时,随手滑动半圆弧形坐板,即可使得其能被滑动至病人后方,其左端留在滑轨右后部,其右端被转动至左侧并被支撑脚支撑,使得便于病人直接坐在其上休息而省去转身,使得能有效避免转身所带来的摔倒风险而引起身体的二次损伤,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改良带座助行器。
背景技术
助行器,顾名思义,一种辅助行走工具,其主要适用于瘫痪患者、下肢肌肉功能损伤和肌力偏弱的病人。
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助行器,最常见的为带座助行器,其一般包括左倒U型支架、右倒U型支架、连接于相应左倒U型支架前侧与相应右倒U型支架前侧之间的连接架及固设于相应左倒U型支架前中部与相应右倒U型支架前中部之间的坐板。
其在使用时,病人站立并使得其左、右手对应扶着相应左倒U型支架上部及相应右倒U型支架上部,通过左、右手来回的对应抬起相应左倒U型支架及相应右倒U型支架来实现辅助行走。
其虽然使用广泛,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其在使用时,当病人行走累了需要坐着休息时,其则需要转身来坐在相应坐板上,然而,对于瘫痪严重的病人、下肢肌肉功能损伤和肌力偏弱严重的病人,在其转身的一瞬间,其需要转动脚部,且其双手至少有一只手不能通过手扶来形成支撑,使得其极易因身体支撑力不够而摔倒,使得易对其身体形成二次损伤,而这些,在各大医院常见。
藉此,针对现状,则有必要对现有的带座助行器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改良带座助行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带座助行器,包括左倒U型支架、右倒U型支架及连接于所述左倒U型支架前侧中部与所述右倒U型支架前侧中部之间的连接架;还包括半圆弧形坐板、半圆弧形滑轨、托起件及支撑脚;
所述托起件固于所述左倒U型支架、右倒U型支架及所述连接架上;所述半圆弧形滑轨开口朝后的固于所述托起件上,并被限位于所述左倒U型支架、右倒U型支架与所述连接架之间;所述半圆弧形坐板与所述半圆弧形滑轨相层叠;所述半圆弧形坐板下底面中部周向开设有适于卡设所述半圆弧形滑轨的滑槽;所述支撑脚立固于所述半圆弧形坐板右后端下部,且所述支撑脚底部与所述左倒U型支架底部及所述右倒U型支架底部相齐平。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托起件至少包括向右固于所述左倒U型支架右侧面后中部的托块A、向后固于所述连接架后端面中部的托块B及向左固于所述右倒U型支架左侧面后中部的托块C;
所述半圆弧形滑轨在固于所述托起件上时,其下底面左后部与所述托块A上端面相紧固,下底面前下部与所述托块B上端面相紧固,下底面右后部与所述托块C上端面相紧固。
优选地,所述支撑脚包括相并列设置的第一支撑脚及第二支撑脚;
所述第一支撑脚立固于所述半圆弧形坐板右后端下部靠近其左后边角;所述第二支撑脚立固于所述半圆弧形坐板右后端下部靠近其右后边角。
优选地,所述支撑脚还包括两万向转动轮;两所述万向转动轮对应固于所述第一支撑脚底部及所述第二支撑脚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63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悬架导向臂支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油墨循环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