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唤醒电路与可充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7373.4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2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何欣;颜志伟;蔡福鹏;颜利丹;叶伏明;周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00 | 分类号: | B60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4 | 代理人: | 张婧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唤醒 电路 充电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唤醒电路与可充电设备。唤醒电路,包括:输入控制模块、驱动模块以及输出控制模块;输入控制模块、驱动模块以及输出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于辅助电源;输入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外部电压信号时,输出第一电平信号;驱动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电平信号时,输出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出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二电平信号时,输出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的唤醒信号至电池管理系统。本实用新型中,减少了唤醒电路对辅助电源的电量消耗;同时,减少了BMS系统对辅助电源的消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唤醒电路与可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电动汽车充电时,在充电枪的插入后通过唤醒电路来唤醒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从而能够为电动汽车充电。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电动汽车中的唤醒电路是由另外的辅助电池供电的,在插枪后拔枪前唤醒电路会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辅助电池耗电较多;同时,电池管理系统也会持续消耗辅助电池的电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唤醒电路与可充电设备,在有外部电压信号输入时,驱动模块与输出控制模块处于工作状态的时间仅为第一预设时长,从而减少了唤醒电路对辅助电源的电量消耗;同时,在充电完成后,即便唤醒电路仍然能够接收到外部电压信号,但是由于唤醒电路不再输出唤醒信号到BMS系统,BMS系统能够进入休眠状态,减少了BMS系统对辅助电源的消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唤醒电路,包括:输入控制模块、驱动模块以及输出控制模块;输入控制模块、驱动模块以及输出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于辅助电源;输入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外部电压信号时,输出第一电平信号;驱动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电平信号时,输出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出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二电平信号时,输出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的唤醒信号至电池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可充电设备,包括上述唤醒电路、辅助电源与电池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唤醒电路由辅助电源供电,唤醒电路的输入控制模块在接收到外部电压信号时,先输出第一电平信号,驱动模块在接收到第一电平信号时,输出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电平信号,输出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第二电平信号的期间,输出唤醒信号,即输出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的唤醒信号到电池管理系统,从而能够唤醒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充电;因此,在有外部电压信号输入时,驱动模块与输出控制模块处于工作状态的时间仅为第一预设时长,从而减少了唤醒电路对辅助电源的电量消耗;同时,在充电完成后,即便唤醒电路仍然能够接收到外部电压信号,但是由于唤醒电路不再输出唤醒信号到 BMS系统,BMS系统能够进入休眠状态,减少了BMS系统对辅助电源的消耗。
另外,驱动模块至少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电平信号时,输出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电平信号。本实施方式提供了驱动模块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
另外,驱动模块还包括延时单元;驱动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电平信号时,通过延时单元输出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电平信号。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通过延时单元输出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电平信号,有助于减少成本。
另外,驱动单元具体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电平信号时,输出持续第二预设时长的第三电平信号,第二预设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延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三电平信号时,输出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电平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73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