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中药丸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7460.X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0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赵兴业;王晓明;王酩;杨金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兴业 |
主分类号: | A61J3/06 | 分类号: | A61J3/06 |
代理公司: |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0 | 代理人: | 单玉刚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药丸 制备 装置 | ||
一种新型中药丸制备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轴,第一轴外端与第一电动伸缩杆活动杆外端内侧固定连接,第一电动伸缩杆内侧均设有竖向的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关于底座顶面中心左右对称固定安装,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上压板往下运动时,第二电动伸缩杆同时带动下压板往上运动,挤压两压板中间标准厚度的矩形药饼,在上下两半球形槽的相互配合下,制成中药丸,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流水线批量加工中药丸,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加工时基本上都是机械化,且一次压制即可完成大量的中药丸,所以给生产方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幅度的提升了生产方的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药丸制备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中药丸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塑制法、泛制法是中药丸剂的经典制备方法。塑制法是将药物细粉与适宜辅料(如润湿剂、粘合剂、吸收剂或稀释剂)混合制成具可塑性的丸块、丸条后,再分剂量制成丸剂的方法。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药物和辅料→制塑性团块→制丸条→分割及搓圆→干燥→抛光/包衣→质检→包装;泛制法系指药物细粉与润湿剂或粘合剂,在适宜翻滚的设备内,通过交替撒粉与润湿,使药丸逐层增大的一种制丸方法。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药物和辅料→起膜→成丸→盖面→干燥→选丸→抛光/包衣→质检→包装,塑制法将材料制团、制丸条然后搓圆,流程过于消耗时间,后面的泛制法虽然略微加快了进度,但制备效率仍低,原材料进入料口不易,将药丸从模具中取出困难,两者人工劳动强度均过大,提高了生产成本,不利于丸药生产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中药丸制备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中药丸制备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面中心处左右两端对称固定安装竖向的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的活动杆外端内侧均设有横向的第一轴,两根第一轴的中心线同轴,第一轴外端与第一电动伸缩杆活动杆外端内侧固定连接,第一轴内端固定连接上压板对应的一侧,第一电动伸缩杆内侧均设有竖向的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关于底座顶面中心左右对称固定安装,第二电动伸缩杆活动杆外端内侧均设有横向的第二轴,两根第一轴的中心线同轴,第二轴外端与第二电动伸缩杆活动杆外端内侧轴承连接,第二轴内端固定连接下压板对应的一侧,下压板与上压板互相平行,下压板顶面与上压板底面均设有互相配合的半球形槽,下压板外圈固定套装环形板,环形板内壁紧贴下压板的外壁,环形板的上端高度高于下压板顶面,底座顶面设置输送带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中药丸制备装置,所述的上压板顶面中心设有第一气管接口,上压板板体内设有第一矩形腔体,上压板底面的半球形槽顶部中心处均设有第一毛细孔,第一矩形腔体顶部中心处与第一气管接口联通,第一矩形腔体底部与第一毛细孔联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中药丸制备装置,所述的下压板底面中心设有第二气管接口,下压板板体内设有第二矩形腔体,下压板顶面的半球形槽底部中心处均设有第二毛细孔,第二矩形腔体底部中心处与第二气管接口联通,第二矩形腔体顶部与第二毛细孔联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中药丸制备装置,所述的第二电动伸缩杆活动杆中部均固定安装电动机,电动机右侧固定安装主动轮,第二轴内端固定安装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中药丸制备装置,所述的输送带外圈设有洁净的海绵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兴业,未经赵兴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74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震幕墙结构
- 下一篇:一种母婴辅食用搅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