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不利点的变频恒压供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8023.X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2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钢;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华控人居供水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1/16 | 分类号: | E03B11/16;E03B7/07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轻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0 | 代理人: | 孙燕波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不利 变频 供水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不利点的变频恒压供水设备,属于变频恒压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泵组、PLC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所述泵组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网连通,所述泵组包括并联的若干变频泵的变频供水支路,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分别设于最不利用水点处管网,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变频泵、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电性连接。所述出水管网和最不利用水点处管网处上分别设置保压罐,两所述保压罐互为冗余。本申请通过最不利用水点处的压力、流量的闭合反馈,不仅使得用户用水压力、流量更加稳定可靠;提高变频泵运行效率,而且在小流量用水时,利用最不利用水点处的保压罐,避免出水管网水损,减少变频泵启动次数,进一步节能降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不利点的变频恒压供水设备,属于变频恒压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频恒压供水技术是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PLC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用水变化自动调整水泵的转速,从而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同恒速水泵相比较,变频水泵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变频水泵供水方式具有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在小区二次供水系统中。目前,我国二次加压供水系统常采用管网叠压变频供水的加压供水方式进行供水。
对于变频调速水泵,其控制模式常采用恒压控制方式,在水泵出水管路处安装压力传感器,然后设定一个恒定的水压,对电机转速、水泵转速、运行水泵的数量等进行调整,从而满足小区用户用水需求。然而,设计人员经常会忽略水泵效率调速极限及管网水力特性,从而造成能耗浪费,如用水量小于最大设计流量时,管网实际需求压力必然小于供水压力,这时多余的水头压力就会造成浪费。如果管网过长,压力控制效果不理想。当最不利点小流量用水时,设备频繁启动,管网水损严重,不利于节能降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不利点的变频恒压供水设备,当最不利点小流量用水时,减少水泵启动次数,避免管网水损,进一步节能降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不利点的变频恒压供水设备,包括泵组、PLC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所述泵组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网连通,所述泵组包括并联的若干变频泵的变频供水支路,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分别设于最不利用水点处管网,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变频泵、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电性连接,将压力传感器监测的压力值、流量计监测的流量值反馈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调整变频泵的运行状态。
所述出水管路和最不利用水点处管网处上分别设置保压罐,两所述保压罐互为冗余。
所述流量计为电磁流量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种基于不利点的变频恒压供水设备,将变频泵出水端处的出水管网上的压力传感器改为安装在管网最不利用水点处,并且在最不利用水点处加装电磁流量计,将最不利点的用水压力与流量通过信号线传输反馈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调整变频泵的实际运行工作。本申请通过最不利用水点处的压力、流量的闭合反馈,不仅使得用户用水压力、流量更加稳定可靠;提高变频泵运行效率,并且可以有效降低设备能耗8%~10%的电耗;而且在小流量用水时,利用最不利用水点处的保压罐,避免出水管网水损,减少变频泵启动次数,进一步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基于不利点的变频恒压供水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基于不利点的变频恒压供水设备的工作流程图;
图中1变频泵、2出水管网、3保压罐、4压力传感器、5电磁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华控人居供水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华控人居供水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80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