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绝缘子屈曲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98460.1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20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魏邦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恒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 | 分类号: | G01N3/3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3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绝缘子 屈曲 检测 装置 | ||
复合绝缘子屈曲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在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扭矩传感器、轴向限位座、径向限位座和安装座;所述轴向限位座包括壳体和与壳体固定连接的支座,壳体内设转盘,连接轴穿过壳体并与转盘固定连接;连接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扭矩传感器连接;径向限位座内设有方孔,方孔内设有方轴;在安装座上安装有第一油缸,在第一油缸与方轴分别连接在测力传感器两侧;待测试复合绝缘子两端金具分别与连接轴与方轴固定连接;在连接轴上固定连接有摇臂,摇臂一端通过第二油缸与底座铰接。本实用新型对复合绝缘子在挂网舞动过程中拉伸和扭转载荷进行模拟,检测复合绝缘子舞动屈曲特性,并在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绝缘子屈曲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绝缘子是一种长棒形不可击穿型复合绝缘子,其芯棒是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引拔棒,抗拉强度高。外面包覆一层绝缘性能优良的硅橡胶护套,保护芯棒免受大气腐蚀。为保证护套与芯棒的界面质量,生产工艺要求护套与芯棒必须连接界面紧密,粘接强度高。但是,复合绝缘子在电网中运行时常常遇到大风舞动,会受到弯曲应力。复合绝缘子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随着电线的舞动受到较大的切向力,在电网中经常会有复合绝缘子扭转失效而造成较大的事故,此在把生产出的复合绝缘子在投入到现场运用之前,需要采用屈曲试验方法对复合绝缘子进行抽检。现有技术中屈曲检测装置主要有拉伸法和扭转法,例如:专利号为“CN 102914474 B”、名称为“复合绝缘子抗扭测试工装”是采用的扭转法;专利号为“CN101750255 B”、名称为“一种复合绝缘子弯曲疲劳检测装置”是采用拉伸法;在绝缘子实际工作中,存在同时受到扭转和拉伸两种力,因此上述两种单方面的检测是不够全面的;基于此,也有的现有专利将上述两种测试方法进行了结合,例如专利号为“CN 106018099 B”、名称为“一种用于检测复合绝缘子端部金具压接质量的方法”,该装置结构包括伺服电机、液压站、车床和多个油缸,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昂,非常适合研究院、设计院和电气电力实验室等需要准确数据的科研单位实验使用;而对于企业而言,对抽检复合绝缘子屈曲试验数据要求高于国家标准(例如:GB/T19519-2004)和满足电力企业采购需求(例如:Q/JDL1.309-2006 10kV复合绝缘子技术规范)即可,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和维修方便的屈曲检测装置就十分有必要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复合绝缘子屈曲检测装置,对复合绝缘子在挂网舞动过程中拉伸和扭转载荷进行模拟,检测复合绝缘子舞动屈曲特性,并在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方案为:
复合绝缘子屈曲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在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扭矩传感器、轴向限位座、径向限位座和安装座;所述轴向限位座包括壳体和与壳体固定连接的支座,壳体内设转盘,连接轴穿过壳体并与转盘固定连接;连接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扭矩传感器连接;径向限位座内设有方孔,方孔内设有方轴;在安装座上安装有第一油缸,在第一油缸与方轴分别连接在测力传感器两侧;待测试复合绝缘子两端金具分别与连接轴与方轴固定连接;在连接轴上固定连接有摇臂,摇臂一端通过第二油缸与底座铰接。
在壳体内设有两个平面轴承,两个平面轴承分别设置在转盘两侧。
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触摸屏和两个分别控制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的电磁阀,扭矩传感器和测力传感器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各电磁阀连接PLC控制器输出端,触摸屏与PLC控制器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第一油缸推动复合绝缘子压缩或者拉伸的同时,第二油缸推动复合绝缘子来回扭转,对复合绝缘子在挂网舞动过程中拉伸和扭转载荷进行模拟,检测复合绝缘子舞动屈曲特性,实现了对复合绝缘子机械强度、护套和芯棒界面质量、护套与伞裙的粘接质量的检测,保证了复合绝缘子的出厂质量,并在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和维修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恒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宜昌恒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984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