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维护的配电柜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1517.9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2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车向辉;沈军;王军;朱沈佳;谢梦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振心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30 | 分类号: | H02B1/3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王家蕾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维护 配电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维护的配电柜,包括框架、框架上加强板、框架下加强板、盖板、第一联动板和第二联动板。所述框架上加强板和框架下加强板均位于框架的同侧,所述框架上加强板和框架下加强板分别与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上加强板抵接于框架下加强板。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便于维护的配电柜,支撑板、螺栓和第二联动板两两之间正交设置,第一联动板相对于框架上加强板保持相对固定位置,第二联动板相对于盖板保持相对固定位置,当确实需要维护时,通过将第一段体从第二段体旋出,使得在第二联动板、支撑板、第一段体、第二段体、螺栓、第一联动板之间的作用力传递关系自然解除,方便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的配电柜。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208508260U,主题名称为便于维护的电气设备配电柜,其技术方案公开了“包括安装板(1)和口形壳体(5),其特征在于:安装板(1)的正面开设有口形凹槽(2),安装板(1)顶部的两侧均竖向开设有第一定位孔(3),安装板(1)两侧的底部均横向开设有第二定位孔(4),口形凹槽(2)的内腔设置有口形壳体(5),口形壳体(5)顶部的两侧均竖向开设有第一卡孔(6),口形壳体(5)两侧的底部均横向开设有第二卡孔(7),第一定位孔(3)的内腔设置有第一定位销(8),且第一定位销(8)的底端延伸至第一卡孔(6)的内腔,第二定位孔(4)的内腔设置有第二定位销(9),且第二定位销(9)的左端贯穿第二卡孔(7)并延伸至第二定位孔(4)的内侧”。
然而,在配电柜技术领域,以上述实用新型专利为例,现有的配电柜,为了解决维保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孔的定位配合来实现。然而,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定位销、定位孔等技术手段较为常见,而没有通过改进配电柜柜体本身来提升配电柜的相关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配电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便于维护的配电柜包括框架,还包括:
框架上加强板和框架下加强板,所述框架上加强板和框架下加强板均位于框架的同侧,所述框架上加强板和框架下加强板分别与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上加强板抵接于框架下加强板;
盖板,所述盖板与框架下加强板位于框架的同侧,所述盖板同时与框架上加强板和框架下加强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联动组件,其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
第一联动板和第二联动板,所述第一联动板同时跨接于框架上加强板和框架下加强板,所述第二联动板与盖板固定连接;
螺栓和支撑板,所述螺栓的一端接入第一联动板并且与第一联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螺栓和第二联动板两两之间正交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与第二联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具有供嵌入第一段体的凹槽;
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所述第一段体与第二段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段体具有供置入螺栓的贯通腔。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联动组件的数量为2个。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栓的数量为2个。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2个。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栓与第一联动板的接合处设有垫圈。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栓和支撑板相对于第二段体错位设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设有盖板中部和位于盖板中部的上下两侧的盖板上部和盖板下部,所述盖板上部和盖板中部铰接连接,所述盖板下部与盖板中部铰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振心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振心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15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器
- 下一篇:基于射频组网技术的家庭智能插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