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粘接式火车轮护角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2501.X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7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同雪;王志刚;刁山松;吴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59/00 | 分类号: | B65D59/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周宗如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接式 火车 轮护角 | ||
一种自粘接式火车轮护角,涉及火车轮储运用包装装置。包括泡沫护角,塑料套板、尼龙粘扣和固定部件,特点是,泡沫护角呈条带形,长与车轮踏面周长相当,横断面呈“7”字形,宽与踏面、轮缘宽度相配合;泡沫护角两端分别设塑料套板和尼龙粘扣,固定部件将泡沫护角、塑料套板和尼龙粘扣连接在一起;泡沫护角围绕车轮一周包覆在车轮上,尼龙粘扣粘接,紧紧固定在踏面和轮缘上。优点是泡沫护角包覆踏面、轮缘严密、紧固,整齐美观,防护效果好;装设与拆卸方便,人员少,效率高;可多次重复使用,耗用材料少,包装费用低,有利环保,还可减少因防护不当引起客户的投诉和异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圆形盘件包装装置,尤其涉及火车轮储运用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踏面是火车轮的重要组成部分,火车运行时,踏面直接与钢轨接触,踏面的光洁度、粗糙度不但影响车轮使用安全,还会影响到乘车人员的舒适性。因此,车轮生产制造要求几何尺寸精准,踏面光洁度好;在车轮储运过程中还要对踏面做好防护,防止产生磕碰划伤。
现在,为了防止车轮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磕碰,在车轮加工、检验后,每件车轮的踏面和轮缘都要加装护角。加装时,先使用泡沫护角绕车轮踏面一周,然后再使用胶带在泡沫护角上缠绕一周,将泡沫护角定形并固定在车轮踏面上。存在缺陷是,两次绕装,操作不便,人员多,耗用时间长,效率低;粘贴不牢,容易脱落,防护效果不好;泡沫护角只能使用一次,耗用材料多,费用高。尤其是在需要拆包对车轮返工时,先要撕开胶带,等返工结束,再重新包装。使用撕下的胶带,胶带粘结不易分开,用来包装,粘贴不牢,影响防护效果,还影响车轮包装的美观度,或用新胶带,多用了胶带,增加了包装费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粘接式火车轮护角,自锁包覆在车轮的踏面和轮缘上,防护车轮踏面受到损伤。设置和拆卸方便,连接牢固,防护效果好,耗材少。
一种自粘接式火车轮护角,包括泡沫护角,塑料套板、尼龙粘扣和固定部件,其特点是,所述的泡沫护角呈条带形,长与车轮踏面周长相当,横断面呈“7”字形,宽与踏面、轮缘宽度相配合;泡沫护角两端分别设塑料套板和尼龙粘扣,固定部件将泡沫护角、塑料套板和尼龙粘扣连接在一起;泡沫护角围绕车轮一周包覆在车轮上,拉紧泡沫护角,两端尼龙粘扣粘接、自锁,紧紧固定在踏面和轮缘上。缓冲运输过程中车轮磕碰时产生的冲击力,防止踏面和轮缘受到划伤。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泡沫护角为一次发泡成型的条带,厚度不小于10mm,表面柔软、富弹性;横截面由水平段、弧形段和竖向段连接,呈“7”字形,竖向段长度与踏面宽度相当,围绕车轮覆盖踏面;弧形段与轮缘截面形状、大小相吻合,包覆轮缘;水平段与内辋面吻合,泡沫护角平坦地附在内辋面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泡沫护角的水平段对应的水平边,设三角形缺口,保证泡沫护角围绕车轮时,水平边平坦附在内辋面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塑料套板为PVC薄片,厚度0.3--0.5mm,长与车轮踏面周长相当,宽度75--90mm,呈“U”形槽,槽口宽度与泡沫护角配合;槽深与踏面宽度相当,泡沫护角插装在“U”形槽中。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尼龙粘扣由两页组成,长度、宽度与泡沫护角的长度、宽度配合,其中一页固定在泡沫护角的一端外侧,另一页固定在泡沫护角另一端的内侧,泡沫护角合围连接时,两端连接缝处由尼龙粘扣两页粘接、锁紧。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固定部件为长钉钉书钉,穿过塑料套板、泡沫护角和尼龙粘扣,压合在一起。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固定部件为铁质或塑料铆钉,塑套板、泡沫护角和尼龙粘扣铆接在一起。
与现在技术相比,优点是泡沫护角包覆踏面、轮缘严密、紧固,整齐美观,防护效果好;装设与拆卸方便,人员少,效率高;可多次重复使用,耗用材料少,包装费用低,有利环保,还可减少因防护不当引起客户的投诉和异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25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