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超效分离的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03731.8 | 申请日: | 201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57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于振滨;苑广耀;王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张红凤 |
地址: | 266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离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效分离的污水处理系统,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繁琐、处理费用高等技术问题。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处理系统、厌氧反应器和超效分离系统,超效分离系统包括混合池、磁种加载池、絮凝反应池及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内部设置有刮泥机,在斜管沉淀池的底部连接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磁种加载池,污泥回流管用于将含有磁种的混凝絮体送入磁种加载池中,斜管沉淀池的底部还连接有剩余污泥回流管,剩余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依次与高速剪切机、磁分离机相连。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好,可以达到下水道排放标准,且更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前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超效分离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用水量的急剧增加与水体污染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大环保背景下,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前端处理要求越来越严格,上游企业的高浓度废水达标排入污水管网是下游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达标排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了满足并入污水管网的排放标准,通常情况下,上游企业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主流工艺路线为:格栅+沉淀+调节池+厌氧反应器+好氧生化+二沉池工艺,在出水排放标准要求纳网的情况下,预处理、厌氧、好氧生化、泥水分离单元均不可或缺,对于企业来讲,一次性投资成本高且后期运行及管理维护费用高,给上游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企业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成本最高的环节在好氧生化处理段,需要进行好氧曝气,电耗较高。在当前大力倡导经济、节能、环保的理念下,寻求更加经济、合理、工艺稳定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开发一种可以代替好氧生化处理、降低上游企业处理成本的系统显得尤为迫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超效分离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处理效果好,且可以达到下水道排放标准,且更节能环保。
其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超效分离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处理系统和厌氧反应器,所述的厌氧反应器还连接有超效分离系统,所述的超效分离系统包括依次排布的混合池、磁种加载池、絮凝反应池及斜管沉淀池,所述的斜管沉淀池内部设置有刮泥机,在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底部连接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磁种加载池的底部,在所述的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所述的污泥回流管用于将含有磁种的混凝絮体送入磁种加载池中;
所述的斜管沉淀池的底部还连接有剩余污泥回流管,所述的剩余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剩余污泥泵,所述的剩余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依次与高速剪切机、磁分离机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上述的混合池连接有PAC加药装置,絮凝反应池池连接有PAM加药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在上述的混合池、磁种加载池、絮凝反应池内均设置有搅拌器。
进一步优选,上述的预处理系统为格栅、沉沙池或调节池,所述的预处理系统通过物理法去除废水中废渣、废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带来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超效分离的污水处理系统,其通过依次连接的预处理系统、厌氧反应器和超效分离系统后,超效分离系统内产生的化学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排放系统进行外排通过高剪切机的高速剪切把包裹磁种的絮体打碎,然后通过磁分离机进行磁种回收,回收后的磁种重新回到系统内部,分离后的污泥则通过管道进入储泥池。磁种回收率达99.5%以上。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SS、TP、COD及TN等污染物强化去除,处理效果好,且可以稳定达到下水道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高浓度有机废水必须经过生化处理后才可以满足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的工艺路线,为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前端处理提供新思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037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