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房屋建筑屋顶隔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11939.4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8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文;张深川;叶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文 |
主分类号: | E04D13/16 | 分类号: | E04D13/16;E04D1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智创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47 | 代理人: | 李恒 |
地址: | 641000 四川省内***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房屋建筑 屋顶 隔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屋顶隔热结构,包括屋顶平台本体,屋顶平台本体的上端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以其竖向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有导流块,屋顶平台本体的竖向墙面上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与导流块之间设置有倾斜面,保温层的上方设置有隔热层,保温层与隔热层之间设置有垫块组。实现了及时有效的将雨水通过三角锥状结构的隔热层、导流块的引流并通过排水口排出,提高隔热层的排水性,避免顶端淤积的雨水而造成隔热层受压形变甚至变形撕裂,可针对受到的大风中的大颗粒杂质的碰撞力以及风压进行缓冲减震,并且可以避免大颗粒杂质的碰撞产生的摩擦而造成隔热层磨损的现象,提高了隔热层的缓冲减震耐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隔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房屋建筑屋顶隔热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屋顶平台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受室外热作用影响最大的部位,在炎热的夏天,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物屋顶平台,造成最顶层的室内温度较高,因此需要对建筑物屋顶平台进行隔热措施,经常采用的是双间层通风结构,先在屋顶设置保温层,然后在保温层上端设置垫块,然后在垫块上设置隔热层,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屋顶平台的隔热效果,然而,
1.现有的顶部隔热层一般为水平面设置,由于铺设面较大,会造成隔热层的某些部位凹陷,如果遇到雨天,雨水会淤积在这些凹陷部位,无法排出,而且这些淤积的雨水会给予隔热层整体下压力,会造成这些凹陷部位进一步加大凹陷,甚至撕裂顶部隔热层;
2.当遇到大风天气时,隔热层会直接受到的大风中的大颗粒杂质的碰撞力以及风压,这些力并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缓冲,而且大颗粒杂质的碰撞产生的摩擦会造成隔热层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建筑屋顶隔热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隔热层的排水性较低、隔热层的缓冲减震耐磨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屋建筑屋顶隔热结构,包括屋顶平台本体,所述屋顶平台本体的上端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以其竖向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有导流块,所述屋顶平台本体的竖向墙面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导流块之间设置有倾斜面,所述保温层的上方设置有隔热层,所述保温层与隔热层之间设置有垫块组。
优选的,所述排水口分为两组并以屋顶平台本体的竖向中轴线为中心左右设置,每组所述排水口的数量为多个并按照一定的间距排列设置在屋顶平台本体的竖向墙面上。
优选的,所述导流块的截面为三角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的截面为三角锥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倾斜面靠近排水口的一端高度不低于排水口的底端内壁,所述倾斜面靠近导流块的一端高度不高于导流块的最低面。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上设置有内嵌凹槽,内嵌凹槽内设置有缓冲减震层。
优选的,所述缓冲减震层远离隔热层的一端设置有光滑耐磨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导流块、排水口以及三角锥状结构的隔热层结构,在遇到雨天时,实现了及时有效的将雨水通过三角锥状结构的隔热层、导流块的引流并通过排水口排出,有效提高隔热层的排水性,避免顶端淤积的雨水而造成隔热层受压形变甚至变形撕裂,保护了隔热层;
2.通过设置的缓冲减震层和光滑耐磨层结构,当遇到大风天气时,可针对受到的大风中的大颗粒杂质的碰撞力以及风压进行缓冲减震,并且可以避免大颗粒杂质的碰撞产生的摩擦而造成隔热层磨损的现象,有效提高了隔热层的缓冲减震耐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文,未经刘建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19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砂机提升倒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房建施工工地现场用施工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