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孔机前置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15191.5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0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传洪;刘勇;陈财;罗雪;肖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宏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2 | 分类号: | E21B7/02;E21B1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2 | 代理人: | 王帅 |
地址: | 4052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孔机 前置 支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孔机前置支撑装置,包括行进机构、前置悬梁和支撑机构,前置悬梁设置在行进机构的前方,且前置悬梁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脚和撑脚油缸,支撑脚的一端与前置悬梁的一端铰接,撑脚油缸与前置悬梁铰和支撑脚分别铰接,撑脚油缸驱动支撑脚相对于前置悬梁包括作用位和行车位,当支撑脚位于作用位时,支撑脚与地面抵接,当支撑脚位于行车位时,支撑脚贴合于前置悬梁。本申请,通过在钻孔机前方两侧设置支撑脚,通过撑脚油缸实现支撑脚撑开并与地面抵接,使得行进机构在任意扭矩作用下都实现至少三点着地,且因为撑开的支撑脚距离作业位置较远,能获得更大的支撑力矩,避免发生车体侧翻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钻孔机械,具体涉及一种钻孔机前置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隧道挖掘机械,为实现钻具的三维空间运动,往往将钻具设置在具备三维空间运动能力的大型机械手上,以在不移动行进机构的前提下,将钻具快速地移动至所需的角度、位置。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7882504A于2018年04月06日公开了一种“全方位施工钻机”。请参阅图7,当钻具移动至超出行走机构宽度的两侧时,由于钻具的自重容易在行进机构的一侧产生较大扭矩,若当钻具为质量较大的钻筒时,易造成行进机构重心不稳,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孔机前置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钻机在钻具移动至超出行进机构宽度的两侧时,由于钻具的自重易造成行进机构重心不稳,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钻孔机前置支撑装置,包括行进机构、前置悬梁和支撑机构,所述前置悬梁设置在所述行进机构的前方,且所述前置悬梁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所述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脚和撑脚油缸,所述支撑脚的一端与前置悬梁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脚的另一端用于与地面抵接,所述撑脚油缸一端与前置悬梁铰接,所述撑脚油缸另一端与支撑脚铰接,所述撑脚油缸驱动所述支撑脚相对于前置悬梁包括作用位和行车位,当所述支撑脚位于作用位时,所述支撑脚远离前置悬梁并与地面抵接,当所述支撑脚位于行车位时,所述支撑脚靠近撑脚油缸的一侧贴合于前置悬梁。
可选地,还包括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包括回转轴和翻转油缸,所述回转轴一端与前置悬梁固定连接,所述回转轴另一端与所述行进机构前端铰接,所述翻转油缸的一端与行进机构铰接,所述翻转油缸另一端与回转轴铰接,所述翻转油缸驱动所述前置悬梁相对于所述行进机构包括收纳位和工作位,当所述前置悬梁位于收纳位时,所述前置悬梁靠近行进机构一面与地面形成锐角,当所述前置悬梁位于工作位时,所述前置悬梁靠近行进机构一面与地面形成直角。
可选地,所述行进机构为履带行走机构。
可选地,所述支撑脚位于工作位时,位于所述前置悬梁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撑脚间距比所述履带行走机构的长度为1:1~5:4。
可选地,所述支撑脚远离所述前置悬梁一端上还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支撑脚铰接。
可选地,所述前置悬梁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限位板,当所述支撑脚位于所述收纳位时,所述支撑脚靠近撑脚油缸的一侧贴合于所述限位板。
可选地,当所述支撑脚位于工作位时,所述支撑脚与地面形成撑角,所述撑角为0-35度。
可选地,所述支撑脚位于工作位时,位于所述前置悬梁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撑脚间距为所述行进机构宽度的1.7~2.5倍。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宏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宏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51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