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晕车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15887.8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2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醒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A61P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0 | 代理人: | 温蜀汀 |
地址: | 51136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晕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晕车贴,包括防粘膜,所述防粘膜顶端贴敷有粘附层,所述粘附层底部外边缘粘接有吸汗棉,所述粘附层顶端粘接有聚合层,所述聚合层顶端粘接有凝胶层,所述凝胶层顶端外侧粘接有背衬层,所述粘附层、吸汗棉和聚合层边缘贴敷粘接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两端均为弧形倒角,所述粘附层边缘开设有吸汗凹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吸汗棉可以保证正常的皮肤表面周围的汗液吸收,而通过吸汗凹槽对于一些皮肤出汗及其活跃的人员,适合汗液的储存和吸收,并通过弧形倒角便于抓取晕车贴,从而保证了正常防粘膜的撕开,方便快捷,而倒角防止了勿碰造成晕车贴翻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晕车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晕车贴。
背景技术
晕车贴需连续使用,应轮流贴于双侧耳后,连续使用两贴后,使用第三贴前应间隔6小时后使用,将贴剂胶面贴于耳根后无头发部位,成人每次一片,6-15岁儿童每次半片;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晕车贴有一个问题,就是皮肤表面贴合后,毛孔出现堵塞,无法保证正常的空气流通,造成汗液的排屑不正常,从而造成了出汗,皮肤发白、发麻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晕车贴,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皮肤表面贴合后,毛孔出现堵塞,无法保证正常的空气流通,造成汗液的排屑不正常,从而造成了出汗,皮肤发白、发麻的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晕车贴,包括防粘膜,所述防粘膜顶端贴敷有粘附层,所述粘附层底部外边缘粘接有吸汗棉,所述粘附层顶端粘接有聚合层,所述聚合层顶端粘接有凝胶层,所述凝胶层顶端外侧粘接有背衬层;
所述粘附层、吸汗棉和聚合层边缘贴敷粘接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两端均为弧形倒角;
所述粘附层边缘开设有吸汗凹槽。
优选的,所述吸汗凹槽长度为粘附层长度的三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一端设置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凝胶层为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吸汗棉可以保证正常的皮肤表面周围的汗液吸收,而通过吸汗凹槽对于一些皮肤出汗及其活跃的人员,适合汗液的储存和吸收,并通过弧形倒角便于抓取晕车贴,从而保证了正常防粘膜的撕开,方便快捷,而倒角防止了勿碰造成晕车贴翻角。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汗棉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汗凹槽开设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防粘膜;2、粘附层;3、吸汗棉;4、聚合层;5、凝胶层;6、背衬层;7、防护层;8、弧形倒角;9、吸汗凹槽;10、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晕车贴,包括防粘膜1,防粘膜1顶端贴敷有粘附层2,粘附层2底部外边缘粘接有吸汗棉3,粘附层2顶端粘接有聚合层4,聚合层4顶端粘接有凝胶层5,凝胶层5为圆形,且内部填充有药剂,凝胶层5顶端外侧粘接有背衬层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醒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醒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58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建筑水泥砂浆的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