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屋顶水循环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16190.2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6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关杰灵;冒卓影;葛毅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1/12 | 分类号: | E03B1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科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7 | 代理人: | 龚元元 |
地址: | 51064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屋顶 水循环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计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建筑屋顶水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建筑屋顶上的水塔、设在建筑上的绿化用水设备;所述的水塔下方设有排污口和水箱;所述的水箱的进水口与排污口通过根据水箱水位进行开合的第一阀门相连,所述的水箱的出水口与绿化用水设备的进水口相连。其能够实现建筑水塔污水的自动排放和利用,避免了水塔水质恶化和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屋顶水循环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安装在屋顶的水塔,其下层的水一般会有沉淀物,不能饮用,所以大多情况下是水塔在使用到一定程度后,打开排污接头将水塔底部的水至排水管,通过排水管排出,这种方式会造成水资源浪费。
基于此,申请人昆山市华新电路板有限公司于2015年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CN201520120555.X公开了一种污水排放浮力控制阀,包括阀体管,该阀体管的一端口形成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内设有用于连接污水排放管的连接管,该连接管位于所述阀体管内的一端口设有导流密封孔连通所述阀体管;所述阀体管中部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阀体管另一端口形成第二进水口;所述阀体管另一端内设有浮力柱,该浮力柱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为锥形,即形成密封锥。该污水排放浮力控制阀利用液位上升的浮力来推动浮力柱上升,并通过浮力柱上的密封锥堵塞排放口,达到减小或关闭污水排放流量的目的,在液位下降后又由于浮力柱的重力作用自动打开对排放口的封闭,从而实现自动调节,在液位控制器失灵时,能够自动减少排放流量,防止污水槽外溢污染环境。
但是其也仅仅是解决了污水自动排放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合理利用污水资源,避免进入污水管网是本方案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屋顶水循环机构,其能够实现建筑水塔污水的自动排放和利用,避免了水塔水质恶化和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屋顶水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建筑屋顶上的水塔、设在建筑上的绿化用水设备;所述的水塔下方设有排污口和水箱;所述的水箱的进水口与排污口通过根据水箱水位进行开合的第一阀门相连,所述的水箱的出水口与绿化用水设备的进水口相连。
在上述的建筑屋顶水循环机构中,所述的第一阀门为电控阀或浮力阀。
在上述的建筑屋顶水循环机构中,所述的水箱的出水口与绿化用水设备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二阀门相连。
在上述的建筑屋顶水循环机构中,所述的第二阀门为电磁阀。
在上述的建筑屋顶水循环机构中,所述的浮力阀包括连接在排污口的控水环、设置在控水环内的软质封堵头、设置在软质封堵头下方的浮球;所述的浮球设置在水箱内;所述的软质封堵头的直径大于排污口的直径且小于控水环的直径;所述的控水环的下端和水箱连接。
在上述的建筑屋顶水循环机构中,所述的浮球通过连接杆和软质封堵头连接。
在上述的建筑屋顶水循环机构中,所述的控水环通过插接部和排污口密封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建筑屋顶水循环机构中,所述的控水环的内壁的顶部设有导向坡面。
在上述的建筑屋顶水循环机构中,所述的绿化用水设备包括设置在建筑屋顶或建筑上的至少一个屋顶绿化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水塔污水通过第一阀门控制,第一阀门通过水箱水位控制开合,实现了污水的定期排放,维持水塔内的水质优良;并且将污水回用到绿化用水设备中,由于绿色建筑中植物长期需要用水,因此第一阀门可以保持频繁开合,维持水塔内的水质稳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61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木地板翻板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