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16795.1 | 申请日: | 201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4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赵瑾;景军锋;高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获德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3/14 | 分类号: | D01H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710043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捻线 机残纱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包括,原丝筒位;相机,设置在所述原丝筒位的任一侧;光源,设置在所述相机上;控制器,与相机和光源电连接;计算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在连续工业生产中,通过工业相机对原丝筒上的原丝残留量进行在线的、连续不断图像采样,再使用专用的图像算法对图像作以分析,从而达到对纱线残留量检测的目的,进而及时停车,这样做会使原丝的残留量恰到好处,大大的降低产品的浪费率、退绕率,并且真正达到无人化检测,智能化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纤维自动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将原丝从原丝筒上以一定的速度退解下来,对玻璃原丝加捻,将已加捻的原丝卷绕到纸管或筒管上,这样的过程称作为捻线,使用的设备称为捻线机。原丝筒在使用结束时必须保留最后的数千米(根据品种而定),该部分原丝因为与原丝筒接触导致不能使用。一排捻线机上共有上百个原丝筒,操作工不可能实时监视每个原丝的使用情况,因此无法准确的在捻线过程中控制每个原丝使用完毕时及时停机。传统的控制方法是定时一起停机,这样会导致部分原丝筒残余过多产生大量浪费,部分完全用完没有残余需要重新退绕,极大的影响了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解决了传统人工检测技术中存在的操作工人不能及时发现原丝使用完毕的问题。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包括,
原丝筒位;
相机,设置在所述原丝筒位的任一侧;
光源,设置在所述相机上;
控制器,与相机和光源电连接;
计算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一台控制器至多可连接四组相机及设置在相机上的光源。
优选的,所述原丝筒位、相机和控制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背板上。
优选的,所述相机和设置在相机上的光源朝向原丝筒位的圆心位置。
优选的,所述相机和安装在相机上的光源均安装在距离原丝筒位4-8cm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光源为LED光源。
优选的,所述计算机通过CAN总线与控制器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利用自动检测技术,突破市场上关于原丝检测技术的空白;
(2)本实用新型可以克服传统因检测量大无法通过人工检测实现所有原丝筒的检测,且人工检测所带来的人为影响因素过大的弊端,人工检测影响检测结果稳定性,误检率及漏检率较高;
(3)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人力成本,便于管理;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合理、节约资源,并且环境友好。
(5)本实用新型在连续工业生产中,通过相机对原丝筒上的玻璃纤维原丝进行在线的、连续不断图像采样,对图像作以分析,从而达到对纱线残留量检测的目的,使原丝在设定的残留量达到时及时停机,大大的减少浪费量,降低产品的退绕率,并且真正达到无人化检测,智能化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捻线机残纱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原丝筒位,2-控制器,3-相机,4-背板,5-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获德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获德图像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167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压除焦水泵变速箱油气分离系统
- 下一篇:一种使用便捷性口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