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涡轮增压器、发动机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20534.7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9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钱汉生;李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三一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9/00 | 分类号: | F02B39/00;F02B39/14;F01D25/16;F01D25/18;F01D25/08;F01D25/12;F01D25/14;F0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涡轮 增压 发动机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发动机及车辆,废气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机、中间体和压气机,涡轮机包括涡轮壳和设于涡轮壳内的涡轮,压气机包括压气机壳和设于压气机壳内的叶轮,中间体包括中间壳和设于中间壳内的转轴,转轴的一端连接叶轮,另一端连接涡轮,且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中间壳内,中间壳内设有用于容纳润滑油的回油腔,中间壳设有压力腔,压力腔位于回油腔和涡轮机之间,压力腔连接有增压系统,增压系统配置为对压力腔增压。本方案增压系统向压力腔增压,这样涡轮壳内的高温废气进入压力腔的阻力变大,从而阻止高温废气进入压力腔,有效保证中间壳内的温度维持在润滑油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提高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增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一种发动机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提高功率的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是采用进气增压的方式,即采用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的原理是通过同轴连接的涡轮和压气机叶轮将发动机的热能转化为旋转的机械能,从而通过提高发动机进气压力实现发动机功率的提高。废气涡轮增压器主要由中间体、涡轮机和压气机等构成。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引入涡轮机,利用废气的能量推动涡轮机旋转,由此驱动与涡轮同轴的压气机实现增压。
其中,中间体的核心零部件是连接涡轮和压气机叶轮的高速旋转的转轴及起支撑作用的轴承,为了提高轴承的寿命,需要给该轴承提供起冷却、润滑作用的润滑油。一般涡轮的废气温度在300℃-700℃之间,而润滑油的工作温度要求在130℃以下,涡轮端的高温废气极易流向中间体,从而造成润滑油温度的升高,严重时,会造成增压器浮动轴承处润滑油结焦,更严重时,会导致发动机机油老化,从而产生卡死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车辆。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废气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机、中间体和压气机,所述涡轮机包括涡轮壳和设于所述涡轮壳内的涡轮,所述压气机包括压气机壳和设于所述压气机壳内的叶轮,所述中间体包括中间壳和设于所述中间壳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叶轮,另一端连接所述涡轮,且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中间壳内,所述中间壳内设有用于容纳润滑油的回油腔,所述中间壳设有压力腔,所述压力腔位于所述回油腔和所述涡轮机之间,所述压力腔连接有增压系统,所述增压系统配置为对所述压力腔增压。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在回油腔和涡轮机之间设置压力腔,增压系统对压力腔增压使得压力腔压力变大,这样,位于涡轮壳内的高温废气进入中间壳的阻力变大,从而使得高温废气无法进入中间壳,同时,压力腔设在回油腔和涡轮机之间,使回油腔与涡轮机间隔分布,有效阻断回油腔与涡轮机之间的热传递,保证中间壳内的温度维持在润滑油的工作温度范围内,避免润滑油工作温度升高导致轴承处润滑油结焦,提高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废气涡轮增压器还包括:隔热件,位于所述压力腔和所述涡轮机之间,其中,所述隔热件具有通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隔热件间隙配合。
在本方案中,在压力腔和涡轮机之间设置隔热件,隔热件对高温废气形成物理阻隔,进一步增加高温废气进入中间壳内的阻力,同时隔热件不易导热,有利于降低热量传递,保证中间壳内的温度不受涡轮机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力腔的压力比所述涡轮壳内的压力大,并根据所述通孔与所述转轴之间的间隙确定所述压力腔的压力与所述涡轮壳内的压力之间的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三一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三一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205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顶灯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地质钻探机的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