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秸秆归行模式下单行苗带耕整联合作业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21259.0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0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斌;于猛;解宏图;初小兵;董永鹭;由莉莉;吴振宇;段小惠;刘臣;李胜利;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市农业机械研究院;吉林省晨晖农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59/06 | 分类号: | A01B59/06;A01B4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5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模式 单行 苗带耕整 联合 作业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归行模式下单行苗带耕整联合作业机,包含机架、变速箱、旋耕轴、大链轮、小链轮、链轮传动轴、花键传动轴、压土板、压簧杆、压簧、镇压辊、镇压辊轴承座、旋耕刀、滚子链、链轮罩、地轮、悬挂下杆、悬挂上杆、镇压辊连杆等。机具可以在秸秆全量还田归行的情况下,对苗带进行旋耕作业,使表层板结的土壤得到改善,提高了地温,增加了土壤保水能力,本实用新型是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突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玉米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领域,是涉及一种在种植前对地表除秸秆覆盖区域外的苗带进行旋耕作业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玉米的面积持续增加,而且秸秆归行技术也在不断的扩大推广应用面积,但是秸秆归行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利条件,秸秆归行技术是在不动土的前提下进行的,虽然对土壤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多年的机具进地,使土壤板结严重,不利于水分快速进入土壤,土质不够疏松,不利于气体交换,地温较传统垄作上升慢。一些农民即希望采用保护性耕作秸秆归行技术,又希望能够保留传统垄作的有利条件,但是在秸秆全量还田归行情况下,传统的整地机具不能够完成作业要求。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的苗带耕整联合作业机,能解决上述难题。本发明保证了在秸秆全量还田归行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对待种苗带进行旋耕作业,使表层板结的土壤得到改善,提高了地温,增加了土壤保水能力,保持较高的出苗率,从而保证稳产、高产,解决了在秸秆全量还田归行模式下农户要求旋耕土地,打破表层板结土壤,利于保水,提高地温的目的。本发明的出现必将极大地推动保护性耕作的快速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秸秆还田归行后对待种苗带进行旋耕作业的装置。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通过拖拉机后悬挂连接的用于秸秆归行后苗带旋耕镇压的专用机具,其主要结构包括机架、变速箱、旋耕轴、下轴承座、大链轮、小链轮、链轮传动轴、上轴承座、花键传动轴、花键连接套、压土板、压簧杆、压簧、机架盖板、镇压辊、镇压辊轴承座、旋耕刀、滚子链、链轮罩、地轮板、地轮、悬挂下杆、悬挂上杆、镇压辊连杆。1、将单行苗带耕整联合作业机的变速箱放于机架的指定位置并用螺栓固定。2、分别安装悬挂上杆和悬挂下杆,悬挂上杆安装在变速箱上方,悬挂下杆安装在机架上,将悬挂上杆和悬挂下标连接再一起,形成完整的悬挂机构。3、将链轮传动轴装上轴承,并将轴承套入到上轴承座中,随后将轴承座安装到机架侧板上并固定。 4、旋耕轴左右两端分别套入轴承及下轴承座,并将下轴承座连接在机架两端的侧板上。5、花键传动轴用花键连接套分别与变速箱和链轮传动轴连接并固定。6、在链轮传动轴上安装小链轮,在旋耕轴上安装大链轮,并安装滚子链,给大链轮、小链轮及滚子链安装链轮罩。7、在链轮同侧的机架上安装地轮板,使地轮板上的小轴方向冲外。8、在机架两侧安装地轮,地轮为中空凹形,左右各安装一个,一侧地轮包含着部分机架,另一侧地轮包含链轮罩在内的整个传动部件,对链轮传动部件起到保护作用,地轮的凹陷方冲向机具内侧。9、在机架上安装压土板,将压簧杆套上压簧后与压土板连接,并穿过机架上的专用孔,用螺母定位在机架上,通过调节螺母改变压簧杆工作长度,确定压土高度。10、在机架后方分别安装镇压辊连接杆,将镇压辊安装上轴承及镇压辊轴承座并把镇压辊轴承座安装于镇压辊连杆上,形成完整的镇压系统。11、在旋耕轴上安装旋耕刀,旋耕刀安装在旋耕轴中心左右两侧,旋耕播种带宽度为450 毫米到650毫米。在机架上安装机架盖板。
本发明结构合理、紧凑,安装使用方便,利用本发明在秸秆归行后的裸露地块上进行旋耕整地作业,实现了秸秆全量还田的同时,又将苗带进行了传统旋耕松土,对于保墒、提升地温、提高出苗率有明显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图2是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市农业机械研究院;吉林省晨晖农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春市农业机械研究院;吉林省晨晖农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212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颅脑动态电阻抗成像连续监护设备用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主变冷却器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