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27033.1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34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石伟东;李迎军;刘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伟东;李迎军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B01D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处理 吸附 材料 循环 移动式 装置 | ||
1.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包括内部盛装有吸附材料(15)用于对尾气进行吸附处理的吸附罐(1)以及用于接收从吸附罐(1)卸出的吸附后的吸附材料(15)并将吸附后的吸附材料(15)进行脱附处理的脱附罐(2),脱附罐(2)通过用于将脱附后的吸附材料(15)重新输送回吸附罐(1)的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与吸附罐(1)相连接;所述吸附罐(1)的顶端设置有吸附罐进料管道(13),吸附罐(1)的底端设置有吸附罐出料管道(14),脱附罐(2)的顶端设置有脱附罐进料管道(21),脱附罐(2)的底端设置有脱附罐出料管道(22);所述脱附罐(2)上设置有用于保证吸附材料(15)能够进行脱附再生的脱附气体进气装置(7)以及用于将吸附材料(15)在进行脱附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的脱附尾气处理装置(6);
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罐(1)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用于将吸附罐(1)内的吸附材料(15)进行压平以便于尾气与吸附材料(15)接触充分的平料装置(12),吸附罐(1)的内部中下端设置有用于保证已完成吸附的吸附材料(15)能够及时下落以便于吸附材料(15)充分吸附的卸料装置(3);位于卸料装置(3)下方的吸附罐(1)上连通设置有用于向吸附罐(1)内通入尾气的尾气进气装置(9),位于平料装置(12)上方的吸附罐(1)上以及脱附罐(2)的底端连通设置有用于将经吸附后的尾气进行排放的尾气排气装置(94),尾气进气装置(9)与尾气排气装置(94)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得尾气能够进行多次吸附处理的尾气循环装置(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罐(2)设置于吸附罐(1)正下方,脱附罐进料管道(21)与吸附罐出料管道(14)通过竖直管道连接,脱附罐出料管道(22)与吸附罐进料管道(13)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罐(2)设置于吸附罐(1)正上方,脱附罐出料管道(22)与吸附罐进料管道(13)通过竖直管道连接,吸附罐出料管道(14)与脱附罐进料管道(21)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罐(2)与吸附罐(1)平行设置,吸附罐出料管道(14)与脱附罐进料管道(21)之间通过吸附材料输送装置(5)连接,脱附罐出料管道(22)与吸附罐进料管道(13)之间通过脱附后吸附材料输送装置(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装置(3)包括位于吸附罐(1)内的上篦子(31),上篦子(31)上等间距贯穿开设有多个矩形落料口(35);所述上篦子(31)的正下方设有用于对矩形落料口(35)进行打开与关闭可移动挡板(32),沿可移动挡板(32)运动方向的吸附罐(1)左右内侧壁上分别开设一道供可移动挡板(32)滑动的滑槽(33),所述可移动挡板(32)通过固定设置在吸附罐(1)侧壁上的挡板推动机构(36)驱动、相对于上篦子(31)的矩形落料口(35)进行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处理用吸附材料循环移动式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装置(3)包括设置于吸附罐(1)内部用于对吸附材料(15)进行遮挡的上篦子(31)与下篦子(37),上篦子(31)与下篦子(37)上均等间距贯穿开设有多个矩形落料口(35);下篦子(37)与上篦子(31)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下篦子(37)之间分别形成与矩形落料口(35)相连通的落料通道(310),位于下篦子(37)与上篦子(31)之间的落料通道(310)内竖直设置有可移动刮板(38),沿可移动刮板(38)运动方向的吸附罐(1)左右内侧壁上分别开设一道供可移动刮板(38)滑动的滑槽(33);所述可移动刮板(3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用于对可移动刮板(38)进行同步推动以实现落料作业的刮板推动机构(3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伟东;李迎军,未经石伟东;李迎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2703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