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辅助肌无力患者的握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31133.1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22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蒋庆斌;白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43K23/004 | 分类号: | B43K23/004;B25J9/00;B25J1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何欢欢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无力 患者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肌无力患者的握笔装置,包括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活动连接的手臂外骨骼组件和食指外骨骼;所述手臂外骨骼组件包括手掌部、手臂部和拇指部;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滑轮组和钢丝绳,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滑轮组将所述驱动电机和食指外骨骼连接,带动食指外骨骼运动。当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钢丝绳收紧时,所述食指外骨骼与所述拇指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当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钢丝绳放松时,所述食指外骨骼与所述拇指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辅助肌无力患者的握笔装置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食指与大拇指握笔的运动,在保证了佩戴舒适的同时也能保证有力握笔、不损害手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人手机械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肌无力患者的握笔装置。
背景技术
重症肌无力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障碍所引起的罕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生活中,肌无力患者缺乏自理能力,无法像正常人那样通过自身的肌肉产生足够的力量来驱使身体部位如手指、手臂等肢体的运动,全身无力。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调查报告,成年肌无力患者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因肌无力导致的症状而失去工作,因此发明一种能够辅助肌无力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的装置显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越来越成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仿人手机械手的研究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因此可设计一种辅助肌无力患者的握笔装置,采用简单便捷的控制方式来辅助肌无力患者实现手指弯曲握笔的功能,期望减轻他们生活和心理上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辅助肌无力患者的握笔装置,本发明有效解决了肌无力患者由于肌肉无力而无法握笔的问题,达到提高有力握笔、正常书写、佩戴舒适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辅助肌无力患者的握笔装置,包括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手臂外骨骼组件和食指外骨骼;所述手臂外骨骼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手掌部、手臂部和拇指部,所述手臂部适于套设在人体的手臂上,所述手掌部适于套设在人体的手掌上,所述拇指部适于套设在人体的拇指上,所述食指外骨骼适于套设在人体的食指上;所述食指外骨骼与手臂外骨骼组件活动连接,食指外骨骼带动人体食指运动,使用者的手掌穿过手臂部后套入手掌部,同时大拇指套在拇指部内,由于手掌部、手臂部和拇指部固定连接,因此使用者的大拇指固定,仅食指随食指外骨骼运动。的相对位置根据人体构造设置,当使用者穿戴上手臂外骨骼组件后,手掌、手臂和拇指分别位于手掌部、手臂部和拇指部内,使使用者的大拇指固定。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滑轮组和钢丝绳,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手臂外骨骼组件上,所述钢丝绳通过所述滑轮组将所述驱动电机和食指外骨骼连接,带动食指外骨骼运动。
当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钢丝绳收紧时,所述食指外骨骼与所述拇指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且能够与所述拇指部正对布置,此时能够执行握住笔杆的任务,笔杆位于食指外骨骼和拇指部之间;当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钢丝绳放松时,所述食指外骨骼与所述拇指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此时可以松开笔杆。
本实用新型根据人体构造将手掌部、手臂部和拇指部设为一体式结构,当使用者穿戴上手臂外骨骼组件后大拇指即可固定,仅需要通过驱动机构控制食指外骨骼的运动,改变食指外骨骼与拇指部的相对距离,即可执行握住笔杆和松开笔杆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31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人机界面壳体
- 下一篇:人字梯辅助工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