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31705.6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50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周芳芳;谢凤姣;梁洁婷;黄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蔡国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吸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吸引管和与该吸引管连通的负压吸引器,在所述吸引管远离负压吸引器的一端设有若干个负压吸引孔并且在该端部包裹有海绵,以及,在所述海绵外面包裹设有无菌薄膜从而使吸引管该端部形成伤口冲洗端。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并且处理病人腔洞型伤口内积液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腔洞伤口内积聚的积液会对准确评估伤口深度或组织类型造成困难,也会妨碍病人伤口的愈合,因此需要对病人腔洞型伤口内的积液进行处理。目前,腔洞伤口内的积液的处理一般由人工来执行,需要使用的医疗器械比较简陋,操作不便且处理积液效果不佳,容易耽误病情。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且处理腔洞内积液效果好的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吸引管和与该吸引管连通的负压吸引器;在所述吸引管远离负压吸引器的一端部设有若干个负压吸引孔并且在该端部包裹有海绵,以及,在所述海绵外面包裹设有无菌薄膜从而形成伤口冲洗端。
进一步地,所述吸引管为Y型管,其中,该Y型管一端与负压吸引器连接以及另外两端均为伤口冲洗端伤,所述口冲洗端的前端设置为半球形。
进一步地,所述伤口冲洗端的端口处设有冲洗口,所述吸引管内设有冲洗内套管,在吸引管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冲洗内套管一端经冲洗口穿过所述海绵,冲洗内套管另一端经进水口与外设冲洗容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菌薄膜沿轴线方向上设有撕边线。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吸引器包括负压瓶、气囊、与气囊连接的导管和固定设置在负压瓶开口处的密封塞;所述导管远离气囊的一端穿过密封塞与所述负压瓶连通,所述吸引管穿过密封塞与所述负压瓶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与所述气囊连接的一端装设有用于排气的单向排气阀,所述密封塞上设有用于吸气的单向吸气管。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把吸引管的伤口清洗端放入腔洞型伤口,然后撕开包裹海绵的无菌薄膜并取出无菌薄膜,从而使海绵膨胀贴近病人腔洞型伤口内部,此时,操作负压吸引器即可抽取腔洞型伤口内的积液,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并且通过设置海绵配合无菌薄膜,从而能够使海绵膨胀贴近病人腔洞型伤口内部,使清洗腔洞内积液效果好;另外,由于海绵吸收液体的能力强,能够快速吸取病人腔洞型伤口内的积液,因此,本实用新型再通过冲洗口处连通的冲洗管放出冲洗液,能够进一步冲洗病人的伤口,使得伤口清理效果更佳。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负压吸引装置无菌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317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适应调节垫圈、减速箱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外科护理输液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