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马达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31813.3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9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启益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7/00 | 分类号: | H02P7/00;H02P7/28;H03K17/6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达 驱动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其包括MOS管Q1,以及用于驱动控制MOS管Q1导通或截止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管Q2、MOS管Q3、开关管Q4,以及电阻R1、电阻R2、电阻R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驱动电路,可使得在待机状态时马达不会运转,而且具有电路结构简单,电路损耗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具体涉及一种马达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电池供电的马达驱动电路如附图1或附图2所示,在附图1的所示的马达驱动电路中,其电路结构简单,但是却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在待机状态下,也会导致马达运转。在待机时,开关管Q4的基极驱动Motor PWM没有电压,开关管Q4/Q3不导通,供电电池的正连接端B+的电池电压经过电阻R2流过开关管Q2的BE极形成电流,因此开关管Q2导通,使得N沟道的开关管Q1导通,马达运转。而在待机状态下,导致马达运转,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在附图2的所示的马达驱动电路中,其可以有效解决在待机状态下防止马达运转的问题,但是也增加了由开关管Q5、Q6,电阻R3、R4组成的开关电路。在待机时,开关管Q6G极的Motro_EN为低电平,开关管Q6不导通,开关管Q5也不导通。而即使开关管Q4不导通,由于电阻R2没有电流流过到开关管Q2的BE极,因此,开关管Q2不导通,从而开关管Q1不导通,马达不会运转。正常工作时,开关管Q6的基极Motro_EN为高电平,开关管Q6导通,三极管Q5导通,此时Motor PWM为低电平时,开关管Q4 不导通,开关管Q2导通,因此开关管Q1导通,马达正常运转。因此,该马达驱动电路可以实现待机时电池不耗电,并且马达不会运转的缺陷,但也是由于增加了由开关管Q5、Q6,电阻R3、R4组成的开关电路,并且需要 MCU两路输出作驱动,从而使得电路元器件增多,电路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驱动电路,该马达驱动电路可使得在待机状态时马达不会运转,而且具有电路结构简单,电路损耗小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其包括 MOS管Q1,以及用于驱动控制MOS管Q1导通或截止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管Q2、MOS管Q3、开关管Q4,以及电阻R1、电阻R2、电阻R3;
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与马达的负连接端连接,马达的正连接端与供电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1与开关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供电电池的正极与所述开关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且所述供电电池的正极通过电阻R2与所述开关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MOS管Q3的栅极以及开关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MOS 管Q1的源极、所述MOS管Q3的源极以及所述开关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开关管Q4的基极与用于驱动马达运转的开关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马达的正连接端和负连接端之间连接有磁复位电路。
优选地,所述磁复位电路包括有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马达的正连接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马达的负连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MOS管Q1与所述MOS管Q3均为N沟道MOS管。
优选地,所述开关管Q2为PNP三极管或P沟道MOS管;所述开关管Q4 为NPN三极管或N沟道MOS管。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马达驱动电路,其可以在待机状态时,用于驱动马达的MOS管Q1不会导通,因此在待机状态时马达不会转动,并且可有效减少开关管的数量,具有电路损耗小,电路结构简单及电路成本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马达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马达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启益电器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启益电器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318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