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骨折辅助复位3D打印个性化体外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34685.8 | 申请日: | 201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5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姚升;陈开放;朱丰照;曾练;万意州;景玺瑞;郭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90 | 分类号: | A61B17/9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2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骨折 辅助 复位 打印 个性化 体外 导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用于骨折辅助复位3D打印个性化体外导向装置,涉及3D打印与骨折复位固定领域。它包括定位针、导向器和连接栓,导向器包括主板、辅板和连接通道,主板和辅板连接处为第一拼合线;定位针与定向通道匹配;连接栓与连接通道匹配;两个导向器连接处为第二拼合线。本实用新型术中无需大范围切开彻底暴露骨质、无需反复透视确认,真正做到闭合微创复位和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与骨折复位固定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用于骨折辅助复位3D打印个性化体外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我国居民骨折发病率大大增加。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反常运动以及骨擦音,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因此,骨折治疗的基本就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目前骨折复位方式包括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传统闭合复位主要依靠手法复位以及简易的牵引器械,复位时缺乏准确的参考标志,无法实时监测复位效果,往往依赖反复的C型臂透视确认,复位效果较差。切开复位能够达到解剖复位效果,但是创伤大、出血多以及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增加等给患者带来的风险增加。如何闭合、准确、有效的复位移位骨折是目前创伤骨科面临的重要挑战。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尤其在辅助制定手术计划、模拟手术过程以及打印个性化医疗器材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研发一种无需手术切开即可准确导向、维持复位的用于骨折辅助复位3D打印个性化体外导向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骨折辅助复位3D打印个性化体外导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用于骨折辅助复位3D 打印个性化体外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针、导向器和连接栓,所述导向器包括主板、辅板和位于主板上的多个连接通道,主板和辅板连接处为第一拼合线;
定向通道由主板上的主通道体和位于辅板上的辅通道体组成;
所述定位针的外周结构与定向通道的内周结构匹配,将定向通道的主通道体和辅通道体与定位针套接后可通过外套筒固定;
所述连接栓的外周结构与连接通道的内周结构匹配,多个连接通道通过连接栓将多个导向器连接为整体;两个所述导向器连接处为第二拼合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针为不锈钢定位针或者钛合金定位针,定位针靠近骨质的一端设有的自攻螺纹,定位针位于体外的另一端为柱状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通道有多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板上还包括多个固定通道;所述固定通道为中空圆柱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拼合线为V型,第二拼合线为锯齿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栓为碳纤维连接栓或不锈钢连接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器为医用光敏树脂通过3D打印机制成的导向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器在使用时其下表面距皮肤表面的距离为8mm-15mm,导向器的厚度为8mm-12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针长度为80-180mm,直径不小于4mm,定位针上的自攻螺纹长度不小于20mm的自攻螺纹;所述固定通道内直径为 6mm,长20-40mm;所述连接栓直径不小于5mm,长度不小于1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术前通过软件模拟复位过程,检验导向器的复位效果,实现了个性化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346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拿取的自动湿纸巾机
- 下一篇:一种高效数控海带夹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