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缺氧池精细化碳源投加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44145.8 | 申请日: | 2019-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1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敏;郭兴芳;孙永利;李鹏峰;郑兴灿;李劢;熊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30007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缺氧 精细 碳源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缺氧池精细化碳源投加控制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缺氧池碳源投加控制系统设计思路,主要通过缺氧区分区设计、第一缺氧区末端设置在线硝氮仪、第二缺氧区进口设置碳源投加点等的精细化设计和碳源投加量计算公式的科学确定,可解决现有缺氧池碳源投加控制系统缺乏精细化设计导致的碳源过量投加、碳源利用率低、碳源投加成本高、挤占好氧池池容、出水超标风险大、增加曝气能耗等运行问题。与现有碳源投加控制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建设投资低、运行控制方法简单、进水碳源利用率高、外碳源无损耗、碳源投加量精确、碳源投加成本低、出水超标风险低、不受进水水质波动影响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缺氧池精细化碳源投加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自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爆发,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执行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GB18918-2002)逐渐由太湖流域向全国范围发展,其对出水TN(Total Nitrogen)的要求较为严苛(TN浓度限值为15mg/L),近年来,为进一步控制水污染,北京、天津、合肥等地相继颁布并实施了比国家一级A标准更为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如天津地标A标准(DB12/599-2015),其TN浓度限值为10mg/L。但我国大多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进水碳源不足的运行问题,为确保出水TN稳定达标,通常采取缺氧池外加碳源强化脱氮的技术措施。
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缺氧池碳源投加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人工控制方式,运行管理人员主要根据生物系统出水TN浓度变化趋势或进水水质(COD、BOD、TN、碳氮比)变化,对碳源投加量进行人工调控,通常碳源投加量在一段时间内恒定,如当生物系统出水TN浓度呈增加趋势时,增加碳源投加量;当雨季进水水质变淡时,在确保出水TN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减小碳源投加量;另一种为基于前馈-反馈的碳源投加控制方式,主要通过设置进水水质相关指标(COD、TN、氨氮等)的在线测定仪表、总出水水质相关指标(硝氮、总氮等)的在线测定仪表等,采用前馈与反馈相结合,通过PLC控制器自动控制碳源投加量。
对于人工碳源投加控制方式,由于受到进水水质水量波动的影响,通常易造成碳源投加过量或不足,碳源投加不足会导致出水TN不能稳定达标,碳源投加量过量会导致碳源浪费、碳源投加成本高、曝气量增加、挤占好氧池池容、出水氨氮超标风险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以海河流域某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为例,其采用人工控制碳源投加方式,由于缺氧池碳源过量投加,不但导致碳源投加浪费和曝气能耗增加,还导致后续好氧池五分之一左右的池容被挤占,进而增加系统出水氨氮超标风险。
对于基于前馈-反馈的碳源投加控制方式,其碳源投加量的确定主要以进水相关水质指标(COD、TN、氨氮等)为依据,由于进水可生化性B/C比的波动变化,基于一定时间内的B/C比确定的进水可利用碳源量并不准确,再加上反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其确定的碳源投加量并不精确,进而导致缺氧池碳源投加过量或不足问题,并且其碳源投加控制系统运行控制方法较为复杂,不利于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与节能降耗。
为解决上述现有碳源投加控制系统存在的运行问题,精细化碳源投加控制系统的提出对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达标与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441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彩纱生产用精梳机
- 下一篇:冷风机出风窗组件的阻尼机构